她只是听到陆秀那些人,对王二之极尽赞美之词,她就好像自己也受到了称赞一样。
陆秀那些人让她过来请王二之过去,她当然也就来了。
王二之听到红玉这么说,他是心里也有了一些思量。百花楼那种地方,他是不应该常去的。
但是一个人苦读书,也不是什么好事,他还是需要有人和他一起酬咏的。一个人怎么能够没有朋友,没有交际呢?
陆秀他们那些人,也许并不是他的良朋,但是,这个也要交际了才知道吧!还是要出去和人打交道才行。
不然,整天介关在屋子里读死书,也很容易把自己关出一个自闭症来的。
“好吧!”
王二之是和红玉过去了。
一连几天,王二之都是在百花楼里,和陆秀他们欢聚,互相吟咏酬唱,倒是也做了一些风雅之事。
而他们这一帮少年子弟,在这百花楼里畅行,自然的,让王二之有了一些微名。人人都知道有他这么一个读书人,有些才学。
间或也会有人过来向他讨教,都是一些吟咏作对之事。
当然,对这些互相切磋之事,王二之并不拒绝。他只讨厌那种刻意想对他进行打压的事。
难道人家善意的来向他讨教,也是不行吗?读书人之间,互相讨教,这是难免的。同道之间,互相切磋,取长补短,这更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如此,怎么会有进步?
如果碰到一个人来向他讨教,他就像一只斗鸡一样,张开翅膀,全身的羽毛都竖起来,这像什么话?
如此几日过去,县学里的事,王二之几乎要忘记了。人生,哪里能不遭受一点点挫折?遇到挫折就要死要活,寝食难安,这也不是一个正确的人生态度。
但王二之这里,是把这事放下了,姿先生那里,却是还并没有放下,他到学堂里去,看到王二之竟然不在,心里是有些生气,又是有些奇怪。
但更多的是难受。
那首高山流水之曲,还在他心里盘亘着呢!总觉得这曲子,应该还能更完满一些,而要补全这首曲子,王二之又是一个好帮手。
但是没想到他在考中了县学,并且成了他的弟子后,却是人最后并没有到县学里来。
这让姿先生在可惜之余,又是有些心痒难搔。
山不来就我,我就去就山。又过了两日,姿先生实在忍不住,他是径行来访王二之。
这个算是家访,不丢人,姿先生还在心里以此安慰自己。潜意识里,他还是以为自己这次来寻找王二之,探讨那首音乐,是有些失了他的身份的。
但是耐不住那首曲子的吸引力,他最后还是向自尊妥协了。为了知识、真理,自尊算什么?姿先生也会为自己的行为找理由。
而且王二之这也不是故意拿乔,或者是王二之一时有什么困难呢!这也都是说不定的。
姿先生是一路前来。
王二之此时却是正在酣睡,昨天他又在百花楼里,和人宴饮,回来的有些晚了。
以往相识的,都是一些工于诗文的。昨日却是遇着一个善于画笔的。
大家一起逞强,王二之虽然不善于画笔,但是,也不甘心示弱,最后是大家比较了一场,结果不太好说。王二之只记得自己被人家罚了酒。
也就是说,他似乎是输了。
而他是不善于喝酒的,两杯酒落肚,就觉得脸酣耳热,于是他是立马告辞,赶紧回家。要是醉了,回不了家,那就麻烦了。
婶婶柳氏之所以每晚不禁止他出来,就是因为知道他会自制。这要是每晚醉醺醺的回去,以后想出来,可就难了。
但是他这晚到底还是醉了,连自己昨晚在百花楼里和别人比画,自己画了什么,他都不记得。
姿先生到他这里来寻访他时,他依然还是没有起来。醒酒也是一桩麻烦而痛苦的事。
柳氏在家里,听到外面有人来访,她是赶紧前来应门,知道来访的竟然是姿先生之后,她更是吃惊。
赶紧把姿先生让到房里之后,她又去叫醒王二之。
“你这孽障,成天只顾贪玩,如今姿先生都寻到咱们家里来了,你还在这里睡,你睡了不要醒过来才好。”
这个侄儿,柳氏是没有办法了,以前就管不住,后来王二之回来,好像要洗心革面,这让她很是高兴。
谁知没多久,他就又故态复萌了,如今又是这么一副浪荡的模样,柳氏有什么办法?
她要真管得住,以前的那个王二之也不会是那个样子了。她只是一个软弱的妇人,要她对王二之付出她所有的爱,她能做到。
但要她对王二之好好管教,则力有不逮。子弟教育,永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柳氏对王二之有些失望。
王二之朦朦胧胧,听到婶婶说出这话,他是吃了一惊,赶紧起来。
这时日头都是老高了,他还没有起来,姿先生要是看到他这个样子,能对他有好印象吗?
百花楼真是一个害人的地方。王二之这个时候不怪自己行为放纵,却是只知责怪周围环境让他堕落。他倒是真会推卸责任。
慌忙起来,洗脸漱口,然后,去见姿先生。
几天不见,姿先生神采依然,飘然若仙。王二之是景仰万分,他是赶紧见礼。
“学生见过老师,愿老师身体康健!”王二之是恭谨地对姿先生行礼说道。
姿先生对王二之肯定是很不痛快的,这个小子,那天看他,还是挺机灵的呀!但是,没想到他是这样的懒惰。这让姿先生对他是很觉失望。
“王二之,你为何如此懈怠。年纪轻轻,就不知勤起,这样,是做大事情的人吗?”姿先生是对王二之训斥。
王二之知道自己今天是免不了要受申斥的。这个时候,被姿先生抓到还没有起床,这还了得?
早起虽然只是一个小节,但是古人却将这个,看得很重的。所谓见微知著。从一个小地方,看出一个人的大志向。古人很相信这一点。
“学生知错,学生没有受到先生的管教,行为放荡,还请先生责罚!”王二之是老老实实认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