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马行至东顺门的一处胡同儿里,只见一顶青帷小轿停在胡同儿中间,从轿子里走下来一个人,将高怒的马堵在了路中间。
高怒仔细一看,却是吏科给事中沈良才。他一武官,官位低微。反观沈良才虽官位不高身居给事中,但却行稽查六部百官之失的职权,又可充当乡试、会试各级科举考官。只有七品,但却可以参加廷议、廷推,可见其职权之重。
突见沈良才,高怒心下疑惑,翻身下马行礼,而后问道:“沈大人,有何公干?”
沈良才抬手请高怒道:“请高总旗过府一叙,万望高大人不要推脱。”
高怒迟疑一瞬,心下想着,自己可没犯什么事儿,这人来寻自己,大抵是为了南阳玉案之事。
也不知这暗自又牵动了朝中哪位重臣,说不得要掀起一次党争,他自是不愿意牵涉其中,只道:“无咎奔波数日,现下身心疲累,不知神大人所为何事,是否可容无咎回府休憩片刻再前去拜会?”
沈良才嘴角一抽,若非在此“堵住”他,说不得他就逃走了。说什么也不能放过了他,说来沈良才也是个性急之人,二话不说便拉住高怒的衣袖,笑不达眼的道:“高总旗奔波劳碌本官自然知晓,但我府上却早已设宴,高总旗怎么也要去点个卯儿。”
高怒心中大呼救命,这些个文官肚肠弯弯绕绕,也不知究竟要做什么,可眼下是无论如何也逃不过了,只得苦笑着道:“无咎去便是了,沈大人松手,松手...”
远在汝宁府西平县的小山村,丝毫察觉不到风云诡变,也无人去牵挂那高高在上的庙堂之事。
幽静的墨斋之中,刘源朗然坐于小亭,手指沿着茶杯沿徐徐摩挲,他转眸看向那一簇凋零的梅树,缓缓的道:“三、百、千你们二人都已掌握,训蒙骈句也算是通读下来,若能句句知诠解,子史经书一贯通。其余似《性理字训》、《名贤录》、《千家诗》日后徐徐渐进即可,今日已是暮冬,再过些时日便是冰雪消融,见不得这般清爽世界。为师给你们一炷香的时间,各自以冬、雪或梅作诗一首。”
说完此话,自有仆从端着香炉上前来。一炷香大概是半个时辰,也就是一个小时的时间,这便算是一种测验吧。
沈康二人拱手俯身,齐声应答:“是。”
话音落回,二人各自思考起来,沈昌知道沈康会作诗,便根本不担心他。倒是自己,两个月以前还是个满山乱跑的乡下小子,虽然学了很多东西,但他真的能作出诗来吗?
沈康抬眸看了看他,转回目光,左手揽着右边的袖口,右手提笔写下数言,趁着刘源不注意,将纸揉成团抛到了沈昌桌子上。
沈昌当下心里一紧,小三帮忙?作弊,到底是不好的吧。
见他迟疑,沈康挤眉弄眼的示意他打开看看。沈昌悄然抬眼看了看刘源,赶紧将纸团打开。
“敢与苍天比高低。”
沈昌看着纸上端正的小字,不禁笑了笑,转眸看向他,微微点了点头。
沈康长舒一口气,做着口型“静心,凝思。”
沈昌倍感冲劲儿,抬了抬眉毛,又挺挺胸口,示意他不怕。
沈康这才收回目光,凝眸沉思。
中国人对于梅花的喜爱由来已久,从古至今,以梅为题的诗文没有三千也有两千吧?
有耳熟能详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也有鲜为人知的:入世冷桃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有写貌的:烟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也有写骨的: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有写欢欣鼓舞的,也有写愁苦不移的,想要在这些先贤们的诗作中显得不那么平庸,着实不易。
他心想着,刘源这座庭院里面,有田畴有花圃,有梅却只栽了一棵于墙角。那么他大抵是爱独梅的,这一棵独梅,是否也代表了他的心境呢?
又想到,恩师即将远离,再见之日未可知,心里晕上浓浓的离愁,挥之不去的不舍。
这一边,沈昌落笔勾勾画画,终究是誊写了一篇出来,见沈康迟迟没有动笔,不免有些急了。
刘源淡然道:“作好了便念来听听。”
“是。”沈昌将宣纸呈给刘源,端正的跪坐着,拱手行了个礼,缓缓的吟道:“望雪。”
“玲珑山影谁家院,窗泊惊鹊噪啼声。千里飘雪纷飞跃,铁蹄踏关夜深寒。”
刘源眼眸中带着一丝惊讶,并缓缓的亮了起来。一个才开蒙两个月的村童,能将景致写明,还带上三分忧国忧民,不可不说,沈昌这块璞玉,让人惊叹。
第一句谁家院,写明他身在围墙之中,第二句一个惊鹊,将场景一转,不禁让人思考,小小庭院中,雀鸟为何而惊呢?紧接着第三句,千里飘雪纷飞跃,这个“跃”字真可谓点睛之笔,简直将大雪纷飞的场景点活了。
人们知道了,原来是突降的大雪将鸟儿惊起。直到第四句,铁蹄踏关夜深寒,啊,原来是北边的战乱,不但让鸟儿惊起,也让作诗之人感到深深的忧虑。
刘源感叹,如此小小年纪能有这样的胸怀,真是不错,不枉他如此悉心的教导他们。
他抬眸看向沈康,狐疑这孩子怎么会比沈昌慢呢?
这时候,沈康才落下笔来,不过数息的时间,便将腹稿跃然纸上。
他不想和沈昌争夺先后,适当的让让他,有助于培养他的自信心,对于自己并没有什么损失。
他将纸双手俸给刘源,然后朗然吟道:“重重白霜欺红雪,迢迢暗香萦曲径。漫弹三弄存冰心,携枝横贯倚朱门。”
高明的写作方式在于,分明全诗没有提及所写之物一字,但却让人知道写的究竟是什么。
沈康以白霜欺红雪,将冬日莹白的雪花落于红梅之上抽象的表现出来,继而一句曲径暗香,将景物写活。
第三句,漫弹三弄,指的是王徽之与桓伊初见,二人互不相识的弹奏那一曲梅花三弄,将惺惺相惜又狂放宏达之情跃然纸上,又将诗中的颜色添上几分声色。
最后一句,一枝寒霜傲立的梅花,横穿朱门大户,迎霜不移,这是何等的心性啊。
朱门,朱门?小小的下南村,何来朱门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