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书是从哪里来的?”
“有些书是我在新华书店买的,有些书是我们文化馆里面的。”
“那些书还在吗?”
“还在。”
“在什么地方?”
“在我办公室的抽屉里面。”
“家里有没有?”
“家里面没有,我是不会在家里看那些书的。即使是在文化馆看书,我也不希望别人看见——看完以后,我会把书锁在抽屉里面。”
那些书放在家里,章文玟肯定能看见。
林涌潭的工作很清闲,在文化馆,他有足够的时间看那些书。
欧阳平派严建华和左向东到文化馆走一趟。那些书将作为“4。15”凶杀案的一部分,他对于研究林涌潭的犯罪轨迹和心路历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人从自然人变成一个杀人凶犯,其中一定有诸多的原因。林涌潭弑母案作为一个非常特殊的案例,在以后的刑侦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在常理和非常理之间,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刑侦工作者有时候也要在“不可能”和“非常理”上拓展新空间,寻找新线索。
郭老对这个案子尤其感兴趣。人性本善,但随着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家庭生态环境的变化,人性是会发生变化的,这种变化有时候还会超越血缘关系。我们都知道,照到太阳的植物一定会旺盛生长,相反,老是呆在阴暗角落里面,得不到一丝阳光的植物,必然会畸形,成为另类。
二十五分钟以后,严建华和左向东走进审讯室,左向东的手里拎着一塑料袋书。
严建华和左向东从塑料袋里面拿出书,一共有十一本书,大部分是刑侦方面的书,还有两本和案子有关的小说,其中一本书是《明清十大奇案》,另一本书名叫《民国诡案》。
现在再来看现场勘查记录和尸检记录,就比较好理解了,难怪林涌潭有很强的反侦查意识,这些书可不是白看的。
林涌潭将晾衣绳合成两股,对折处向下,双头朝上,将绳子拴在下水管上,然后将母亲的尸体抱进卫生间,将母亲的头挂在绳子的下端。
之后,林涌潭搬来方凳,比划了一下母亲的脚尖和地面的距离,母亲是站在方凳上将脑袋挂在绳套里面的,所以,要有一个合适的高度,这个高度肯定不能低于方凳的高度——至少要符合母亲站在方凳上能将脑袋伸进绳套里面的高度吧!林涌潭根据方凳的高度,将系在下水管上的绳子进行了调整——林涌潭一共调整了两次。
最后,他将方凳慢慢放倒。
“你母亲身上的衣服是十三号的夜里穿上的吗?”
“裤子是原来的裤子,灰色外套是十三号夜里穿上的。”
“我们在进行尸检的时候,你母亲的右手的手指是扣在绳套里面的,灰色外套是在什么时候穿到你母亲身上去的呢?”
“十二号的夜里,在将母亲挂到下水管上去以后,我就将母亲的右手是食指和中指放在绳套里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