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说起来似乎有些残忍,但其实这还是被日军给逼出来的。
因为假投降是日军常用的招数,在之前的战斗中,中**队就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在部队往前推进时,遇到投降的日军就选择不杀……这种选择严格来说是对的,因为杀俘会造成一系列的不良后果,比如往后日军就再也不敢有投降的念头而会拼死抵抗。
但这原则在面对日军时却往往得不偿失……日军投降的情况很少,而这些投降的日军里头指不准哪个怀里就藏着几枚手榴弹,只等着我军战士越过他时才拉燃了手榴弹然后“轰”的一声。
这使得远征军战士在面对日军时常常都不留俘虏,这不仅是因为对日军的恨,更是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
别看远征军战士这么一路疯狂的追着日军又是喊又是杀的,其实远征军战士追得很有章法。
这里所说的章法主要有两方面:
一个就是在经过日军构筑的碉堡工事的时候一律不用**包和爆破筒而只用手雷。
选择用手雷的原因,是手雷爆炸的威力小,但其甩到碉堡里头在那封闭的空间里又足以将里头的敌人的炸死或是炸得不醒人事。接着战士们再往里一冲,几声枪响后就把碉堡甚至是里头的机枪、食物都完好无损的缴来了。
当然,战士们稀罕的不是鬼了的机枪和食物,这些东西美国佬的军舰上可以说是应有尽有……但后为才知道事实并不尽然。
张弛让战士们这么做的原因,是他清楚的知道岛屿争夺战也就是两栖作战的特点……伦加角今天会成为中**队的登陆点,明天就有可能会成为日军的登陆点,毕竟伦加角是沿海突出部,海面上可没有什么据点能够防守,日军只要把军舰对着伦加角一停,就可以对伦加角实施抢滩登陆。
于是。现在缴获日军构筑的这些碉堡工事,将来就可以成为中**队手里绝好的火力点,中**队也就可以省去构筑碉堡的时间和精力。
另一个,就是中**队在追杀这些日军时也不是乱杀一气。而是始终与日军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不太远也不太近,就像赶鸭子似的在后头追着日军跑。
这一招倒是从日军那学来的……在国内战场上日军就常用这种战术,日军其实在很多情况下都有机会消灭被他们追赶着的****,但他们却不这么做。而是一路跟着这些溃兵以这些溃兵打头阵。
这时在纵深防御的****就傻了眼了,对于这种架式他们是打还是不打呢?
打吧!在前头的全是自己的弟兄,自己人打自己人……
不打吧!那就只能任凭鬼子跟着溃兵后头杀上来。
这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考虑了一番,觉得怎么都拦不住鬼子,干脆就逃吧……早点逃还能多一点生还的希望,于是一枪不放就一窝蜂的加入了逃跑的行列。
此时的中国远征军也是采用这种战术。
他们其实完全有能力将那些在前头溃逃的日军歼灭……要知道中**队手里拿的可是美式装备,半自动步枪、冲锋枪、机枪再加上两辆斯图亚特坦克和迫击炮,这些装备若是照着日军一阵狂打,眼前的日军很快就会尸横遍野了。
但是中**队却没有这样做。而是不紧不慢的追在日军后大喊大叫,时不是时的开枪打死几个跑得慢或是“不老实”的,一路将他们往其防御纵深赶。
于是中**队就很轻松的拿下了日军的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直到在杀往一条公路时才遇到阻击。
那很明显是一条新开辟的公路,张弛知道那是为什么而开……日军要在瓜岛上建机场,建机场就必须得有些东西从船上运到岛上,比如推土机、挖掘机、再比如建筑材料等等,所以这必须要有一条公路。
换而言之,就是这条新开辟的公路必然会通往机场,否则在这袅无人烟的岛上根本就不需要这么宽的公路。
中国部队受到的阻击是来自公路两侧的丛林,确切的说。受到阻击的是中国部队和朝籍日军,因为子弹根本就不管跑在前头的是不是自己人,毫不留情的将他们一排排打倒在血泊之中。
由此张弛很快就做出了两个判断:
一:躲在丛林中的很有可能是真正的日军。
因为只有真正的日军才会这么狠心,也只有真正的日军才有这样的枪法……枪声虽然不密集。但前头朝籍日军就倒下很多人。
二:躲在丛林中的日军人数并不多。
这可以从枪声可以大致判断出来,甚至张弛还可以确定他们没有携带什么重装备。
张弛的判断是正确的,这是一支由武田中尉带领的一个小队,人数只有五十人,这个小队的职责是监督朝籍工兵部队建设机场并为瓜岛的防御做准备……
日军这是没想到美国人会这么快就对瓜岛发起进攻,所以他们的设想是:先让工兵部队在瓜岛上建设机场并构筑工事。等机场和工事都构筑得差不多的时候再派兵进驻,这样也可以节省一些他们原本就紧缺的物资……要知道此时日军最缺的就是物资,这些物资包括食物、汽油、弹药等,这是由日本是个资源严重匮乏的岛国决定的,其用于战争的物资基本依靠进口或是从别国掠夺。
这就要求日军对这些“来之不易”的物资要千方百计的省着用。而军队随便一动都意味着要用军舰运送补给这也就意味着要消耗掉更多的燃料,于是日军方面就决定尽可能迟也尽可能少的进驻瓜岛。
当然,如果日军早知道美军会对瓜岛展开进攻的话,就不会为了节省物资而不派兵驻守瓜岛了,因为很明显,在之后的战斗中他们将要付出成倍的代价将瓜岛上夺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