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biquzw.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今日皇上带着文武百官都下地干活了,那这伙食就更得要好。
午饭十菜一汤,主食有枣馒头,葱油饼,饺子,米饭,八宝粥等。可以说是很丰盛了。
皇上拉着三王爷坐在一桌,同桌的还有木礼,林大人还有大司农几人,其余的官员也不太敢和皇上还有三王爷同桌吃饭。
木棉则是陪着太后,皇后,还有她娘,俩个嫂嫂坐在一桌。
相熟的官员自行组桌,都不用下人伺候。想吃什么主食自己端碗盛。大有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意味来。
这也叫他们更珍惜桌上的饭菜,即便是吃惯了山珍海味的大臣,在见到这么一桌饭菜时。也免不了被俘虏了芳心。
桌上的饭菜卖相很好,热乎乎的冒着热气,荤素搭配,看着就有食欲。这叫他们胃口大增。
平时在府里吃啥都不香的官员,这干了一上午活,肚子都感到了饿。吃饭都吃的狼吞虎咽,香的不行。一口气干了一大碗米饭。
所有人都吃的心满意足,饭后,正是晌午最热的时候。
庄子里下地的人全都午睡半个时辰。
考虑到皇后怀着身孕,皇上心疼她劳累,就带着皇后回宫了。
太后和太子还不愿意回去,留在庄子上多待了一会儿。
晌午过后,庄子上的人都很自觉的起来下地干活。
就连大多官员都爬起来下地干活去了,只有少数几个还在睡的。
木棉倒是意外会有这么多官员都能按时下地,毕竟他们平时在府里穿个衣裳都是要人伺候的。
一整天收割稻子结束,官员一个个腰酸背痛的回府,心里却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充实满足。
翌日,皇上在早朝上嘉奖了下地干活表现最好的前三位官员。
众大臣羡慕不已,有的大臣也挺卖力干活,不服气没挤进前三。
“臣以为下地收稻子很能锻炼人,微臣从中收获颇多,体会到农户的不易。臣恳请皇上以后多举行几次这样的活动。早稻收割快结束了,晚稻收割的时候。众大臣还再去下地干活一整日。”大理寺卿上前一步提议着。
“臣附议。”
…………
殿中不少大臣附议的,这一次倒是没有出来反对的。
皇上也乐于看到这样的局面,大手一挥答应着“难得众爱卿有下地干活的想法。朕准奏。”
早稻收割了七天就结束了,紧接着就是晾晒粮食。
庄子足够大,就在庄子上腾出一大片空地晾晒稻子。
户部侍郎林大人带着宫里另外俩个官员过来,负责给收完的稻子称重。
这一称重,三个官员全都惊呆了。没想到三王妃种的早稻如此的高产。
三人激动的连招呼都顾不上打,就急吼吼的回了宫。赶紧将这个好消息告诉皇上。皇上还在宫里等着呐。
朝堂上皇上高高在上的坐在龙椅上,底下是满朝文武。
皇上不发话,他们也不敢吱声,都知道皇上在等着稻子的产量。
户部侍郎和俩个官员一出现在大殿之上。皇上眼睛都亮了。
“林大人粮食的产量如何?”皇上有些急切的开口询问。
“回皇上的话,是大丰收。比以往的稻子打粮多了足足两倍多。每亩地打粮八百石。”林大人兴奋的开口。
“八百石?这粮产也太多了。要知道就算是丰收年,不过也才亩产将近四百石。三王妃种的还是双季稻,这要是一年两茬稻子,没茬都能亩产八百石,那大楚国就不愁粮食的问题。”皇上激动的都从龙椅上站起来。
这话一出,不只皇上激动,满朝文武都激动。纷纷对皇上表示祝贺。
“恭喜皇上,早稻大丰收。有了三王妃种的高产双季稻,大楚国日后就不愁粮食紧缺的问题。”
………
大殿之上此起彼伏的恭喜声。
大楚国地广人多,就是这粮食产量不高,南北地区还总是轮着闹灾荒。这就导致粮食紧缺。
大多百姓都是吃不饱饭的,种水稻的农户更是舍不得吃自己种的精米。
精米贵,都留着换钱,能买更多的粗粮吃。
皇上激动之余,平复下心情,
“此次种植双季稻,粮食产量成倍增长,三王妃的功劳功不可没。朕要重重有赏,来人宣三王妃进殿。”
木棉被徐公公亲自领着进来大殿之上,她一袭紫色王妃服。贵气浑然天成,顿时就吸引朝中大臣的目光。
众大臣如今都是无比的敬重三王妃,三王妃一个女子能为朝堂屡次做出杰出贡献来。
之前就有三王妃发明出来蜂窝煤载入史册,这次种植双季稻大丰收,解决大楚国粮食紧缺的问题。又一次被载入史册。以后被后世称颂。
可以说是大楚国第一奇女子了。
“臣女见过皇上。”木棉刚要跪下行礼就被皇上开口阻止了。
“三王妃无需跪。三王妃是大楚国的功臣,以后见朕免跪。三王妃种植的双季稻早稻大丰收,三王妃功不可没。三王妃想要什么赏赐,只要朕能办到的,都可以答应你。”
众大臣听了也是羡慕不已,大概整个朝堂也就三王妃能有这份圣宠。
不过他们也不再嫉妒,都知道三王妃值得。
“臣女贵为王妃,已经享了别人没有的福份。更何况皇上已经赏赐了臣女两块免死金牌。臣女怎么还能奢求要别的赏赐。
种植双季稻也不是臣女一个人的功劳,户部侍郎和大司农俩位大人也一直都有出力。尤其是大司农,这俩个多月来,每日都带着底下的人来田庄指导种田。大司农也对双季稻付出了不少心血。”木棉郑重有声的开口。
她说的也都是实话,有所付出就会被她看到。也值得获得赏赐。
户部侍郎和大司农都有些意外,俩人没想到三王妃会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拒绝皇上的赏赐。更没想到三王妃还当着皇上的面夸赞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