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很容易就可以从他们的动作上看出这些都是有经验老兵……与苏军其它新兵部队相比,他们知道该怎么保护自己,就像有句话说的“只有保护自己才能更好的消灭敌人”,所以这对德军来说才是件麻烦事。
不过很明显,这一回苏联人仅仅只是把坦克用作挡箭牌……坦克不敢开炮,原因就像之前所说的,德军身后就是炼油厂,而苏联人却希望将练油厂完整的夺回去,否则他们就无法向秋列涅夫大将交代,而秋列涅夫大将又无法向斯大林交代。
苏联人不知道的是,秦川恰恰是利用了他们这一点。
从这方面来说,秦川其实只需要将油田和炼油厂点燃就能达到目标了,问题就是德国人也希望保存炼油厂。
“轰轰”几声炮弹在阵地前炸开。
那是苏联人的37mm迫击炮……这种轻型迫击炮在苏军精锐部队中大量装备,就像之前所说的,类似德军的50mm迫击炮。
事实上,苏军37mm迫击炮还是苏军中颇有个性的一款装备……它是工兵锹和轻型迫击炮的组合:平时可以当作工兵锹用,但是如果把它反过来并把锹头折叠成一个角度成为底座、锹柄打开防尘盖做为炮管,那么它就会成为一门迫击炮了。
它的缺点是射程近,只能勉强打到三百米。
苏军打的这两发炮弹显然是用来测距,他们想知道跟离德军防线还有多远。
炮弹的炸点使双方都知道两军还相距400米。
从某方面说,此时德军应该开火了。
因为德军50mm迫击炮的射程是500米,如果让敌人闯进300米范围就失去射程优势。
但曼施泰因并没有这么做。
曼施泰因的这个决定是正确的……苏军迫击炮理论射程是300米,但在实战中能命中300米外的目标是十分困难的,尤其此时还是黑夜。
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第一步兵团使用的mp43的射程只有350米,在400米时开火则在其射程之外。
所以,武器装备也应该是配套或者也可以说是成体系的,比如德军之前的火力配置是k98k加上50mm迫击炮就不有问题,两者可以轻松的在400米左右打出一道火力墙使苏军的37mm迫击炮地法发挥作用。
但mp43与50mm迫击炮就无法做到这一点了。
不过在这场战斗中无论是k98k还是mp43都无法阻挡苏军,原因很简单……苏军有坦克而德军没有,德军手里只有射程为160米的火箭筒。
所以,德军依旧放任着苏军继续前进。
400米。
苏军坦克毫无顾忌的打开车前灯,此时的他们已经摸清了德军反坦克装备也就是火箭筒的性能,所以他们知道在这个距离上坦克几乎可以说是无敌的。
350米。
坦克慢悠悠的前进着,其后跟着一拔又一拔的苏军。随着苏军军官一声令下,他们就接二连三的为自己的步枪装上了军刺。
他们的战术很简单,就是像德军进攻一样,在300米左右的距离用迫击炮猛轰敌人防线。然后在坦克的掩护下继续前进,在最后一百米时来个百米冲刺杀进敌人战壕与敌人打肉搏战……
300米。
苏军又打了几发炮弹,这一回他们已确信到达射程范围了,但就像之前所说的,这并不是37mm迫击炮的理想射击距离,所以他们还得继续前进。
苏军士兵的脚步很沉稳,似乎很有自信能战胜德军。
这可能源于他们手中拥有坦克……有坦克对没坦克的情况下通常都是一场屠杀,他们相信这一回也不会例外。
或许也是他们对即将发生的肉搏战的一种自信……苏军因为人多所以更愿意打肉搏战,而德军却反之。
终于,苏军部队前进到了250米的距离。
就在苏军架起迫击炮的时候,曼施泰因就一声令下:“开火!”
一片火光,敌我双方迫击炮几乎同时朝对面开火。
战场霎时就热闹起来,到处都是炮弹的爆炸声和机枪声。
在这距离上的炮仗依旧是德军占据优势,原因一方面是德军士兵训练有素打出的炮弹十分精准,另一方面则是第一步兵团手里的mp43也同时能压制苏军迫击炮手。
于是苏军的炮火很快就没了声音,偶尔还有几发利用曲射角度从坦克后打出,但德军迫击炮手个个都是老兵油子,他们仅仅只是从炮口发出的火光以及炮弹的落点就能大致的判断出敌人炮手的位置……这说起来有些神奇,因为目标是躲在坦克后完全看不到人,但打惯了迫击炮的兵就是能凭感觉打出炮弹并精准的将目标击毙。
秦川只是用狙击枪一个接着一个的将坦克的车前灯打掉。
就目前来说,坦克的车前灯要比那些苏军更有威胁。
但苏军并没有因此退却,反而大喊一声纷纷越过坦克朝德军防线冲了上来,坦克也开足了马力加速前进……
在其它情况下,苏军的这种冲锋的确能突破德军的防线:步兵与坦克混杂在一起,敌我之间距离也只有两百米,步兵冲到防线前投掷一排手榴弹就使德军火箭筒无法发挥作用,坦克又掩护步兵紧随其后辗上了德军防线,然后战斗就差不多结束了。
但这回的情况却完全不同。
几发照明弹打上空中,一排排子弹朝正冲锋的苏军倾泻而去……mp43是对付敌人近距离冲锋的最好利器,它不仅有冲锋枪的射速还有相当的穿透力。
于是,苏军就像被收割的稻谷似的倒在德军阵地前,根本就没人能冲到投掷手榴弹的距离就更别提近身肉搏了。
苏军步兵被大量杀伤,坦克就像是个靶子似的在火箭筒射手前,随着“啾啾”几声尖啸,坦克就被炸成了一堆废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