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吉宁见状,下了绝杀令:“不管面前的是什么人,只要冲向我们的阵地,都是我们的敌人,凡是进入四百米距离内的,都要开火扫射灭了他们!”
一望无际的人群终于冲进五十米的距离内。
“打!”
华夏军中的步枪、轻机枪、重机枪、迫击炮、无后坐力炮、步兵炮,一起向人群喷射出炽热的火焰。
心中燃烧着熊熊爱国热火的米国知识青年,他们的工作场所本来就是在工矿企业、银行、律师事务所等等场所,但今天却错误地跑到了葬送自己生命的战场上。
在华夏军的炽热火力中,米国知识青年成片倒下。
但是后面涌来的人仍然不依不饶地向前挤来,这使得更多的人笼罩在密集的火网中,被子弹打得血肉横飞。
一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大屠杀开始了。
华夏军战士手中的武器打得管子都红了,但米国知识青年仍然不断涌来,战士们打得手都软了,但面前的敌人越来越多,只能继续射击下去。
夏吉宁见密集的火力没有吓退米国人,赶紧改变了计划:“这些米国人的骨头真硬啊!尼玛的,走,我们还是退向布雷德山去,坚守待援算了!”
两个营的战士在夏吉宁的指挥下,边打边撤,向布雷德山移动,米国人虽多,但却根本挡不住。
布雷德山上的一个营华夏军早已做好了接应的准备,使用火炮向山下密集的人群猛轰,打开了一条血路,将主力迎接到山上来。
这些完全没有军事知识的米国人见华夏军一把火烧了军营后,便往外撤离开了军营,顿时士气高涨起来,成千上万的人喧嚣着,向华夏军的密集子弹火网扑过去。
夏吉宁指挥着战士们,在驻守布雷德山的战士接应下,好不容易才退到布雷德山。
但米国人又不知死活地跟着过来了。
幸好,华夏军在布雷德山上早已构筑好环形战壕、碉堡等防御工事,华夏军将追击的米国人挡在了山下。
更重要的是,华夏军有先进的无线电台,波士顿发生的事情,立即报告给了驻扎在纽约的华夏军总指挥部。
胡震接到信息,赶到总指挥部,只见里面已经站满了军官,参谋已经在墙壁上挂起波士顿的作战地图,地图上用红绿两种旗帜清楚地表示着双方的攻守态势。
“总司令到,敬礼!”
几十个海陆军的军官刷地一起站起来,抬起右手向胡震敬礼。
胡震抬起右手回礼,示意大家赶紧坐在会议桌前,向副总参谋长郑定邦问道:“你说说波士顿现在的具体情况吧!”
“根据波士顿发回来的电报,现在围攻我们部队的米国人有十四五万人,大部分手持火器作为武器!我们的人已经全部安全地退上布雷德山防守,在米国疯狂围攻之下,当场有九十五人阵亡,有三百多人受伤,其中有七十六人因重伤失去战斗力,其余人还可以参加战斗!”
“在预设的工事中防守,我们的人应该可以坚持到天亮后没有问题,但是子弹、炮弹恐怕不够了!”胡震走到地图前,仔细地端详着地图上的,抬头看向会议桌中的杜力高空军上校说道:
“你们的飞艇,可以装运多少人和弹药前去紧急支援波士顿?”
杜力高腾地站起来说:“报告总司令,我们的飞艇除了必要的对地攻击武器外,还可紧急装运一百五十人的陆军步兵和四十万发子弹前往波士顿参战!最快在清晨五点三十分就可以赶到波士顿!”
在座的步兵军官们面面相觑,但又碍于胡震在场,不好骂出话来:尼玛的!什么狗屁空军?要花费了十万陆军的费用,才搞出这一点规模来,现在有事了,才可以空运一百五十人,面对十几万米国人的疯狂围攻,那一点人不是去送死吗?
胡震默默在心中计算了一下弹药的使用情况,一个年轻的辎重参谋站起来,胡震发现那是自己在新加坡救下来的张大江,听到他说:
“报告总司令,按照我们的规定,一般战争情况下,一个步兵士兵会携带一百二十枚步枪子弹、三十发手枪子弹,那全团步兵自身便携带三十万发子弹,另外,一个团级以上的部队辎重连,还会携带两个基数三十万发子弹,我们已经电报和波士顿确认,他们完全是按照这种规定配备弹药的。这六十万发子弹应该可以坚持到天亮,要是再增加四十万发子弹,应该可以坚持到中午时分,那外地的增援部队在中午时分应该可以紧急赶到波士顿支援了。”
胡震听了,点头道:“很好,杜力高你立即去安排空中紧急增援波士顿!”
杜力高站起来,大声说“是”,便跑了出去准备指挥飞艇的起飞。
胡震扫了一眼会议桌边上的人群,指着王虎彪上校说:“王虎彪,你不是说林志创在费城都抢走了风头了,现在我派你乘飞艇去波士顿,任命你为波士顿陆地作战总指挥,让你抢回一点风头来!一百五十人的增援先头部队虽然人不多,但在你王虎彪率领下,就完全不同了,坚持到明天下午应该没问题吧!”
王虎彪站起来,双腿一并,敬礼说:“是”,说罢也立即跑了出去准备率领首批支援部队乘坐飞艇出发。
安排紧急驰援的先头部队后,胡震转头问郑定邦:“其余海陆部队中,我们那支大部队离波士顿最近?”
“我们离波士顿最近的部队,纽约海面上有三艘巡洋舰正在航行中,按路程计算,明天十点时分就能赶到支援陆地作战,至于陆军中最近的部队就一个团不过两千人,但也起码要得在天亮后的十一点之后才能赶到波士顿,但如果碰上米国人沿途阻击的话,那就不好说了!至于师级以上的大部队,就算以最快的船队运输驰援,起码也得明日下午十五点以后才能赶到波士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