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jtqs电子书 > 历史军事 > 大明天子录 > 第三章 临危授命

第三章 临危授命

    

        值此大明风雨飘摇之际,郕王朱祁钰临危授命,担负起了挽救大明于危亡的这个重若万钧的重担。

    皇帝登基过程繁琐复杂,更不能马虎大意,即便是如今形势危急也容不得丝毫简缩随意。

    登基大典正在紧张的筹备着,但是眼前需要解决的还是大明目前所需要面临的危局,瓦剌大军挟持正统皇帝扣关,京师危机,处处都需要快速解决。

    大朝如今是天天不断,即便是确定了身份,在没有彻底登基为帝之前,朱祁钰都不敢有丝毫的大意。

    哪怕他熟知历史,但是他的任何一个举措就有可能改变历史。

    这一日,大朝会进行了到了末端,毫无疑问,此次商议又是以明日再议结束,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能够提出有效的处事手段。

    忍了许久的朱祁钰终究是坐不住了。

    一直都在充当吉祥物,自始至终没有开口的朱祁钰站了起来,他目光一扫下面的大臣,正声说道:“众卿,土木堡一战,皇上成了也先的俘虏,且也先大军并未撤军,京师危机未结,对于也先的要挟,本王自是已祖宗基业为主,但也不会放弃救回太上皇。”

    众人点头,对此表示认同,便是那些心存不满,想要立刻救朱祁镇回来的文武官员也知道不可能,也逐渐安静了下来。

    见此,朱祁钰继续说道:“当务之急是怎么打退也先大军,确保京师安全,此乃我们目前的当务之急!”

    土木堡大败之后,大明二十万精锐损失殆尽,即便是有逃回来的也都被吓破了胆,毫无再战之力。

    而京师附近虽说军队也不少,但大多都是老弱病残,根本就不可能是瓦剌大军的对手!

    如何解眼前燃眉之急成了即将登基的新朝的第一个难题。

    一时间,朝堂之上纷纷议论开来。

    “臣建议议和,先解眼前之困局,日后在途他法。”有大臣提议,认为眼前只有议和一法,不但能够救回被俘虏的正统皇帝,还能暂解困局。

    “不行,我大明太宗皇帝曾立下祖制,不赔款,不和亲,不纳贡。此事绝对不行。”此提议一出便遭到了很多大臣的反对。

    这里说一下,永乐皇帝朱棣死后庙号太宗,成祖是明世宗朱厚樬尊称的,后面书中便也已成祖论。

    面对吵嚷的大臣,无法妥协的各种提议方法,人群中,一直没有开口的徐珵走出朝列,扫视周边,胸有成竹的说道:“启奏监国,臣最近一直在夜观星相,对照历数,发现此为我大明立国后之大凶之兆。如果武力抗衡的话,我大明只怕是凶多吉少。此时避难的唯一办法不是议和,也不是对抗,而是迁都南京。只有南迁,重回故都,我大明方可度过此次危机,转危为安,还望监国早做决定。”

    迁都提议一出,顿时,整个朝堂为之一静。而后,更加喧嚣的吵闹声轰然响起。

    迁都,等同放弃了大明的整个北方地区,即便是保全了大明的半壁江山,日后想要收复又谈何容易。

    况且,迁都等于投降,等于不战而逃,比割地赔款更加不堪。

    面对这个提议,朝廷竟然有众多大臣表示支持。

    自然,对于这一荒唐,无稽之谈的迁都也有很多大臣反对。

    沉默不言的也不在少数。

    各自为了各自的支持搜肠刮肚的想尽一切借口试图说服他人,但却又无功而返,到了竟然演变成了口诛笔伐,相互攻讦起来。

    迁都,议和,只有极少数人主战。这在后世朱祁钰早已知道的事情,如今亲眼所见,亲耳听到心里依旧怒火不息。

    身居庙堂,执掌高位却胆小如鼠,虽然他们考虑的问题更加全面,但是面对外敌入侵,却依旧向着避而不战,这已经不是怯懦的问题了。

    朱祁钰没有表态,冷静的看着这一切,而后向王直发问:““王老大人认为该如何?”

    “臣,臣,臣以为当另议。”王直一时间也不知道是该打还是该迁都或者议和。

    其实,在心里他是赞成迁都的,以如今的形式,打真的不一定打得赢,甚至都有王朝倾覆的可能。

    议和和迁都无疑是最为稳妥的方式了。

    朱祁钰摇了摇头,心中对于王直有了更为直观的看法。

    “于大人认为该当如何?“他又转问于谦,其实对于于谦的回答他早已在史书上看到过,知道于谦的决绝,但还是忍不住问道。

    “建议南迁之人,该杀!”

    于谦默然开口,面无表情的脸上有着让人打心底发寒的杀气,吓的提出南迁的徐珵脸色发白。

    一言而震慑朝堂!

    满朝文武瞬间鸦雀无声,吃惊而意外的看着这个原本并不显眼的兵部侍郎。

    于谦冰冷的目光扫视一周,之后,他厉声说道:“京师,乃是天下的根本,皇陵,宗庙,社稷都在这里,如果就此迁都,大事必然不可挽回!”

    “瓦剌占据我大明大面积土地,便会愈发强盛,我大明失去大面积土地臣民,便会大大削弱实力,想要日后北伐瓦剌更加难上加难。难道诸位忘了两宋是如何被灭的吗?前车之鉴就在眼前”

    、、、、、、

    于谦的一番怒吼震醒了那些犹豫不决的人,朝中第一号人物吏部尚书王直也终于下定了决心,站出来公开支持于谦,放弃南迁和议和,积极备战。

    其余大臣见此也都下定了决心,纷纷站了出来,认同并支持于谦,不迁都,坚决死战到底。

    “好!”

    朱祁钰脸上露出狂喜,大喝道:“有如此多的肱骨重臣支持抵抗,我大明眼前之危局顷刻可解。”

    众大臣中很多人支持决战,也有许多大臣忧心忡忡,二十万精锐大军都被击溃,京师只剩下老弱病残,如何能够抗衡也先如狼似虎的数十万大军的围攻。

    朝堂之上争吵辩论声再次不绝于耳。

    面对乱糟糟的朝堂,朱祁钰很失望,这就是大明最顶端的掌权者吗?这就是治理一个国家的肱股之臣吗?很让人失望啊!

    一群失去了血性的人,即便满腹经纶,学问再高,又如何能够让一个国家,一个名族屹立长存。

    “肃静!”

    他双目中冷色浮现,看着台阶下的各部大臣,忽然大声喝说道:“兵部尚书为国身殒,着兵部侍郎于谦即日起升任兵部尚书,负责京师一应防务,全权指挥截止大明所有兵马,抗旨不尊者斩立决。”

    看着脸色冷冽的朱祁钰,众人心中炳然,同时也万分意外。朱祁钰的这道指令下的有些突兀,于谦不过是一个兵部侍郎,一个从未领过兵,打过仗的人,让他统领指挥全国兵马,全权负责京师安危,可是有些儿戏了。

    很多人心生不满,认为太过儿戏,应当所有文武大臣大议之后再做决定。

    有些大臣刚想要出言反对,只见朱祁钰冷笑道:“亡国之日就在眼前,如果哪位臣工认为可以胜任兵部尚书一职,并能解国家危难,本王自然会收回成命,令其担任兵部尚书,并总领一切和保卫京师有关的职务!”

    朝堂之下,文武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顿时都没了声音。

    即便是有心反对的人,此时也不想当那个出头鸟。

    “谢监国殿下信任!”于谦有些激动,朱祁钰的这道任命他同样感到惊诧,但是更多的还是理想终将实现的喜悦,同时也感到责任的重大。

    朱祁钰点了点头,对于于谦,历史的评价都是正面的。而朱祁钰也暗中对其做过调查,知道历史所言大多不虚,京师保卫战还是交到他的手上比较稳妥。而且,日后需要仰仗这位的地方还有很多。

    如果说朱祁鈺是临危受命,继承皇位,稳定了人心朝局。那么于谦更是临危受命,以一介书生肩负天下苍生社稷,挽救了大明王朝。

    朱祁鈺很佩服于谦,敢于在这个时候接下这个重任,并最终完成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但是对于另一个人,可就得另说了。

    朱祁钰有些厌恶的看着那个提议南迁的大臣。如果他没记错的话,日后夺门之变中,这位可也是主力啊。

    “罢免徐珵一应官职,革去功名,逐出朝堂。”

    啊!

    如一声惊雷,不但让徐珵脸色惨白,就是众大臣也都被朱祁钰这个决定惊得不轻。

    “殿下!此万万不可”立即,一人走了出来大声反对,这个人正是三朝元老,吏部尚书王直。

    在明太祖朱元璋为了集权,取消了中书省,也就是撤消了丞相之后,设立的六部之中,吏部因掌握了任免文官的大权,成为了六部之中权力最大的一部,因此吏部也被称为“天官”。

    而王直作为吏部尚书,更是三朝元老,其影响力是六部尚书中最大的。现在又有其他两个尚书在土木堡殉国,于谦新任兵部尚书,实力不显,那王直在朝廷上的势力简直大的可怕,说出来的话也是非常的管用!简直就有一言而决的意思。

    或者说是无冕之王也不为过。

    “殿下,值此危难时刻,罢免朝中重臣,微臣认为不妥。且朝中文臣武将损失严重,正值用人之急,徐大人虽说提议南迁虽非正途,也罪不至此,还请殿下收回成命!”

    “望殿下收回成命!”众大臣纷纷劝进,就连于谦也是如此,认为处罚太重。

    此时,方可看出文臣抱团是多么严重,土木堡兵败,武勋损失惨重,朝堂上此时几乎没有了武将的影子。

    文臣自此无法得到压制,导致日后文官集团愈发强大,左右整个朝堂,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这种事情朱祁鈺自然不会让他在发生。

    面对所有大臣的反对,朱祁钰也知道,这个时候不是用强的时候,他们连皇帝的话有时候都不尊,自己一个王爷,虽说已经说是未来的皇帝,还是他们提议当上的,就是不收回成命,他们估计依然会阴奉阳违的抗旨不遵。

    但是如果这个时候服软,日后这日子可就不太好过了。

    帝王的软弱可是助长朝臣野心的不二良药。

    “既然诸位大人求情,本王自然会网开一面。”

    朱祁钰灵机一动,看着朝下的众人,心中冷笑,道:“然,妖言惑众,动摇国本,不惩,我大明律法何在?若日后人人效仿,还有什么人敢挺身而出,为我大明保图护疆?”

    “本王的处罚依然不变,但是可将其暂时编入军营,若击退也先之后立有功勋自当官复原职,诸位臣工以为如何?!”

    “殿下饶命啊!”

    徐珵一听脸都吓白了,浑身冷汗顿出如桨,这哪里是网开一面,这分明是想要他的命啊。他可是最怕死的,不然也不会提出迁都了!

    就连其他大臣也都对这个决定感到吃惊和不满,再次反对。

    朱祁钰冷笑,面对反对不为所动,强硬道:“二选一,全凭徐大人自选,此时可没有第三条路可选了。当然了,如果诸位臣工认为本王的这个决议不妥,处罚太重,也可以代为受过,本王也是大大的赞同和同意的!”

    众人心中炳然,这个时候可没有人有这么好的心代为受过,这和找死有什么区别。

    朱祁钰成功的转移了话题,解决了徐珵,也就是后来夺门之变中的那个徐有贞,心中顿时感觉清爽了不少。

    和这些文官斗,还是要斗智斗勇啊。当然了,该强势的时候就不能软弱。

    但是此时朝中大臣们可是对这个平日里温文儒雅,甚少言语的王爷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众卿皆为我大明重臣能臣,难道此时,该考虑的不是大明江山社稷的安危,眼前之困局吗?”

    朱祁钰很满意众人的表现,接着又下了一剂猛药:“妖言惑众,动摇军心就该重处、还是众位大臣都认为该迁都,将这京师和半壁江山拱手送给也先吗?”

    此言诛心,所有人大臣都静若寒蝉,不再言语。

    徐珵面如死灰,如一滩烂泥般瘫倒在大殿上。

    最终,他还是选择了罢官革职,而不是进入军营保家卫国。

    朝堂上的惊心动魄终于结束,而朱祁钰也在这一日后不再敢当摆设。

    散朝后,于谦走出了大殿,到了现在他还有种如梦似幻的感觉,回想起这个并不平静,甚至有些惊心动的大朝会,他也不由得感到惊心动魄。

    但此时的于谦已经没有时间多想了,他在今天大朝会上已经正式成为了大明帝国的兵部尚书,并全权负责京师安全,还要组织兵力将企图染指京师的也先打回沙漠去,单子不是一般的重。

    可以说,整个大明王朝的安危都系于他一人之身。他没有胆怯,没有推诿,有的只是不安,唯恐不能担此大任让大明帝国转危为安。

    想到年少时许下的心愿,即将得到实现,他是既紧张又有些跃跃欲试。

    从奉天殿内逐渐走出来的的满朝文武大臣这个时候看向于谦的眼神也都很复杂,蕴含着各种意味,有幸灾乐祸,有事不关己,也由忧心忡忡。

    不过,于谦已经没有时间在乎这些了。

    第一时间回到兵部,面对空了很多的衙门,他浑身斗志,立刻召集了兵部面前所有的主事骨干召开了他升为兵部尚书后的第一次军事会议。

    京师是怎样的一个处境于谦是很清楚的,可谓是亚历山大,逃跑,投降毫无抵抗之力的官员军队有多少就不必说了。

    关键的是眼下无可用之兵。

    土木堡失利几乎把所有的老本都赔干净了,整个京城里连几匹像样的好马也找不着。

    士兵数量不到十万,还都是些老弱病残。

    这倒也罢了,关键在于士气不振,一流部队被抽调出去作战,却落得个全军覆没的下场,这便让人产生了一种错觉,瓦剌大军如神兵天将,神勇无敌,战胜不了,没看大明最精锐的二十万靖难之役留下的精锐三大营都败了吗?

    一旦心中生了恐惧,恐惧便会蔓延,整个京师都认为也先率领的瓦剌铁蹄所向无敌,战无不胜。

    未战先怯,这仗还怎么打?

    好在太后和郕王都支持坚守出战,粮食军械等虽说在土木堡一役中损失严重,京师中还是很充足的,特别是通州粮仓足够整个京师吃一年都吃不完。

    那么,此时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京师军队不足怎么办?

    这个不难,如今时间还算允许,从全国抽调,问题便能够解决。

    大明幅员辽阔,虽说三大营是大明的招牌,但是其他地方的卫所士兵也弱不了多少。

    问题一件件的被提出来,然后又被解决。

    此时,于谦的能力算是展露无遗。

    好了,军械粮草有了,军队有了,战争的目的更是摆在眼前。

    还有便是稳定军心,让所有人心生斗志,成了打赢这场战争的第一要务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