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了小半个小时的谢清风,看起来面色好了很多。
在张大东的带路下,进入办公室和留着寸板头明显发福的黄老板,简单的自我介绍寒暄后,很快便直入主题谈了起来。
起先黄老板还依旧坚持自己的底线,自称有很多人过来找他谈,一副完全不担心铺面转租不出去的样子。
可谢清风和张大东都看得出,他这是在用谈判的套路。
事实上这件事拖了这么久,谢清风和张大东有点急,他比两人更加着急,因为他急着用钱周转投资。
之所以坚持着这个价格,谢清风猜测是他投资需要这么多钱。
如果他从门面转让拿不到足够数,那他就得从其他的地方出油,难度会比店铺转让更加的高。
意识到这一点,谢清风想到了书上说的名人效应,觉得用在谈判上应该很有效,于是把自己的身份说了出来。
黄老板似乎很少看综艺类节目,尤其对美食节目没有什么兴趣,从头到尾都没有认出谢清风。
不过当谢清风主动报出了身份,他在办公电脑上面随便查了查,把东方卫视主页上的头条图片,和坐在他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做了对比。
尤其是那个超过500万粉丝的微博下,各种过10万的回复和点赞后。
黄老板似乎知道自己遇到了贵人,整个的态度就此发生了360度的反转,脸上的表情除了惊讶就是“和蔼可亲”的微笑。
显然,他心里有了小想法!
只要是开过店或者投资过的人,思考的方式和打工的人完全不同,脑海中永远都有着投资创业的想法。
当一个有名气的人出现在眼前时,自然而然的会和创业联系到一起。
高档网咖投资失败,王老板总结出了很多的失败经验,而谢清风的出现,让他看到了重新找回面子的希望。
毕竟,投资失败是很丢脸的事情,他无时无刻都在想着东山再起。
最终他给出的条件很果断,果断倒出乎谢清风和张大东的意料,因为他决定入股跟着谢清风一起干。
不得不说,黄老板是个“狠角色”。
他给出的合作方案很简单,简单到几句话就能够全部说明白。
黄老板可以不要租金也不要转让费,甚至连押金都可以不要,他以这个门面作为入股敲门砖,加入到餐厅中拿干股,要求得到红利的20%。
也就是说,他以门面为合作投资,不参与餐厅的管理和经营,每年要分餐厅总盈利的两层,100万拿20万的这种,赚得多就多拿赚的少就少拿。
干股这是一种很常见的合作模式,黄老板这个方案也很合理。
一家投资预计200万的餐厅,他以市值超60万的门面入股,最后只拿餐厅盈利的两层,等于还让出了近10%的盈利。
最重要的还是不参与管理,可以有效避免很多的麻烦事。
市面上有很多的中大餐厅,最后倒闭的原因不在于食物好不好吃,也不是来吃饭的客人不够多,而是不懂行的人加入进来,自以为是的瞎鸡灬巴指挥,最终导致管理层矛盾重重,无法继续经营下去而关闭。
王老板特意提出不参与管理,就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合作诚意,以及对谢清风这个新一届顶级大厨的信心。
如果换成是其他人,黄老板给出这个方案,肯定当场就拍板成交了。
可谢清风这边情况有点特殊!
张大东为了开店这件事,忙前忙后已经搞了这么久,几乎是由他一手操办,参与分红肯定是不用说二话。
谢清风作为其中的领头羊,以后餐厅的正式老板,肯定是要占大头。
由谢清风亲自组建的超级后厨团队,他们愿意跟着谢清风来冒这个险,肯定是相信谢清风的实力,更相信他这个退伍军人的人品,不会在这件事情上面坑他们。
在谢清风一开始的计划中,每个人都会有相应比例的红利分成。
9个人合作开中大型餐厅,本身比例就已经被稀释的非常少,黄老板一个人分走20%肯定不行。
再者,谢清风现在不缺钱,9个人合作随便凑一凑都够了。
有了这种特殊的情况存在,黄老板这个正当的商业合作方案,也就在谢清风这里完全行不通。
谢清风思考了很久之后,最多也只能拿出5%的份额。
如此一来,谈判又陷入了僵局。
这一僵就是一个多星期,双方在期间又谈了三次,结果依旧没有达到共识,谢清风和张大东也边谈边继续找门面。
可跑了十几个地方,价钱和路段比较合适的铺面,门面主体结构又不适合,改成谢清风想要的餐厅。
承重墙承重柱什么的不能拆,这是最基本的常识。
那种通铺的店面,要么面积太小完全不符合“大干一场”,要么就店外的面积实在太小了,多来几个客人吃饭,连停车的地方都找不到一个。
其中有几个倒是比较合适,可这些人的要价比黄老板还要高,一年租金开口就是上百万。
这完全没法搞。
弄来弄去又回到了起点,还是黄老板这个门面最合适。
事实上黄老板的店铺,在这个湘省省会城市来说,无论是租金还是转让费,已经是属于最低的那一种。
张大东也考虑过去其他城市,可最终还是被谢清风否决了。
作为一个湘省人,第一家店开在家乡和外地,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在老家起步有着很大的意义。
俗话说的衣锦还乡,就对这种情节有了最完美的诠释。
最终双方进行了第四次洽谈,整个通盘考虑后的谢清风,重新调整并整理出了一个新的方案。
那就是给黄老板10%的餐厅红利,这是一份暂时的红利,只持续到2号店开业。
到时候给黄老板两个选择。
第一个选择为:取消一号老店的红利分成,把一号店的投资全部转入新店,单独拿2号店的30%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