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jtqs电子书 > 修真仙侠 > 墨染成香,归途成殇 > 第二十四章 颜如玉之玄宗出逃

第二十四章 颜如玉之玄宗出逃

    

    天宝十五载六月九日,潼关失守了。

    玄宗是从平安火得知的此消息。

    平安火是什么?平安火就是烽火。自从安史之乱以后,玄宗特意从潼关到长安设立了烽火台,于每天傍晚,潼关燃起烽火,站在长安城的城门楼上就能望见,从而便知潼关今日平安无事。

    可是,六月九日这天傍晚,潼关已经失守了,平安火再也燃不起来。

    玄宗翘首东望,望了半天也没有望到那熟悉的烟雾,这一下子,玄宗懵了。

    难道潼关丢了?!怎么办啊?!要怎么办啊?!

    于是,玄宗连夜召集大臣商量对策。

    这时宰相杨国忠却做足了戏,他对着群臣痛哭流涕,道:“这十年来,不断有人报告安禄山要谋反,可是皇上就是不信,结果落到今天这个地步,诸位同僚们,你们说怎么办吧。”一上来就直接把所有责任都推给了玄宗,以至于他自己先逼迫安禄山造反,再陷害哥舒翰出兵的事提都未提,全都一笔勾消了!

    那玄宗也是昏庸,被杨国忠这样一说竟也觉得所有错误都是自己造成的,慌不择路的样子让底下的人为之心寒。

    可是,杨国忠光是推卸责任还没有达到他的真正目的!

    接下来,那杨国忠继续说道:“陛下,事情到了这一步,还是暂时放弃长安,避一避风头吧。”

    “避?!往那里避?!”玄宗急切的询问。

    “蜀!”杨国忠只是说了一个字。

    杨国忠为何要说去蜀地呢?有三个原因。首先,蜀地是他杨国忠的势力范围。杨国忠一直担任剑南节度使,蜀地算是他的老根据地了,便于他控制全局。

    第二、蜀地安全,四面环山,易守难攻;另外,剑南节度使也是玄宗的十大军队之一,有三万多士兵,暂时保一方平安不成问题。

    第三、蜀地自古号称天府之国,比较富裕,完全能够养活的了这群皇亲国戚。

    而且,自从安禄山起兵打出清君侧的旗号后,杨国忠就派人在剑南偷偷的增修城池,储备物资,打算在自己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就跑到这儿来避难。

    没想到现在不仅自己需要逃命,连皇上也需要逃命了,那之前的那些储备就太有先见之明了!

    杨国忠一想到这里,不禁为自己的小算盘拨的噼啪响而洋洋自得。

    玄宗听后也觉得十分有道理,不断的点着头,夸赞杨国忠。

    群臣便唯唯诺诺,什么也说不出来。

    可是,就在这时,一个绿袍无鱼袋的中年男子站了出来,在所有人的目光注视下他缓缓说道:“请陛下即日招募城中敢死之士及朝官各率家僮、子弟出军防遏。”

    玄宗定睛,杨国忠也定睛。

    他是谁?

    他便是当朝监察御史高适!大敌当前,高适以一介书生之身愤然上觐提出不遗余力、誓死守城的决心,当真是道出了大唐所有热血男儿心中的痛!

    然而……玄宗却犹豫了!

    逃跑还是守城,两个办法摆在眼前,生生要他在瞬间做出决断!

    玄宗的汗缓缓滑下。

    他自己也知道,如若守城,那几乎是可以认定为将所有生的后路都斩断了!

    如若换到三四十年前,也许他玄宗还会有这个魄力与劲头,但是此时已是天宝十五载了,他早已是个年过半百的老头了,精神与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不再是当年那个拼命三郎李隆基了!

    所以,基本没做什么复杂的思想斗争,玄宗当下便打定主意了——跑!

    此决定一出,满朝文武百官或摇头、或叹息、或垂泪。唯有杨国忠一人笑的无比灿烂,道:“陛下,为了保证龙体的安全,不能这么盲目的离开,不妨……声东击西!”

    玄宗一听,立刻点头,要杨国忠立马拿出方案来。

    那杨国忠到底是偷奸耍滑之人,不见他在朝堂上有何作为,倒是这脚底抹油之事的坏水装了一肚子。

    他便要唐玄宗声称两日后御驾亲征,把皇宫所有的钥匙都交给宦官边令诚保管,还钦点三军,打点粮草,做足了一套戏,就好像皇上真的要于两日后出征迎敌一样。

    一时之间,民声赫赫,都以拥有这样一朝君主而骄傲。

    但是,就在演完这场戏后,当天下午,玄宗就悄悄地从日常生活的兴庆宫转移到了长安城北边的禁苑里。

    到了禁苑,可就是禁军驻扎的地盘了。

    晚上,唐玄宗命令龙武大将军陈玄礼重赏禁军,挑选了九百匹战马待命。

    第二日,天宝十五载六月十三日凌晨,蒙蒙细雨之中,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姐妹以及住在宫里的皇子、公主、妃嫔和皇孙,还有宰相杨国忠、韦见素、御史大夫魏方进和他们的亲眷,以及高力士等等几个亲信宦官,在几千禁军的护卫之下,脚底抹油,顺着禁苑的西门,逃了!

    可是,你唐玄宗逃就逃吧,好歹你一国之君将自己的家眷都安排一下。

    结果呢,除了他带在身边的那些人,剩下的谁都未告诉、谁都未提及,甚至连住在宫外的皇子、公主和妃嫔也都抛弃了,更不要说一般的文武大臣们了。

    所以,就在六月十三日当天早晨,文武百官还像往常一样来上朝,直到宫门前,也都没看出任何不对的地方,仪仗队整整齐齐地列队,甚至宫里面铜壶滴漏的声音都能听见。但是等到宫门一打开,里面全乱套了!

    只见宫女们大呼小叫,四下乱跑,嚷嚷着“皇帝不见了!皇帝不见了!”这一下子,局势立马大乱。

    王公大臣们当下便知道是皇帝丢下他们跑路了,于是也赶紧收拾了细软往外跑。

    偌大的长安城一时间却是形成了这样诡异的形式——城里的达官贵人争着往外跑,城外的百姓们争着往城里跑。

    话说为什么百姓们要往里面跑呢?当然是趁乱抢金银财宝呀。把王公贵族的宅第打劫一番还不算,有的人竟骑着驴子登上皇帝的大殿,整座长安城当真是一点王法都没有了,看的让人垂泪。(此历史事件进行了各种文献的参考)

    而李白与林恪二人却是看着那城中的慌乱无所畏惧,泛舟于湖上。李白仰面冲天,嘴里叼着一根稻草问道:“林老弟,这长安就要亡了,今后你打算怎么办?”

    “长安亡不亡的又与我何干?”他同样坐在船上看着那云里的日头,无论沧海桑田,这阳光……却还是一如既往的温暖。

    “难道你不想趁乱带她走吗?”李白继续发问,却也是将他这几日的困惑问了出来。

    自那日长生宴回来后,林恪便再也不提杨玉环三个字,好似是真的将她放下了。但是他却知道,什么放下不放下的都是骗人的,只是在见到她安好后放心罢了!

    “无需我带她走。”林恪低下了头,“那李隆基能在这种国破之时还惦记着他,带她一同逃难便足以看出对玉环的真心。生在这样的帝王家,真心最难得。玉环……她……”最后一句话却是湮没在了哗哗湖水中。

    李白知道,那最后一句话应该是——比起与他在一起,她与李隆基才更相适。

    “唉……”叹息一声,李白默默无语。

    “哎?!”突然间,又好像是想到了什么,李白眸子一阵灵光闪过,从小舟内弹坐了起来抓住了林恪的衣袖,笑道:“哎……要不……你来预言一下我这个穷酸诗人几时会死?”(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