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康还剩下大半天的时间来考虑这首诗如何下笔,他一点也不着急,便是抿了一口案头的清茶,轻呷着茶汤浓香,疏懒的叹了口气,一不小心,竟从唇边溢出一声舒爽的轻呼。
而此时此刻考场之外,汝宁府下南村早已经热闹一片。
沈王氏身穿着青蓝色翟纹襦裙,乌黑的发丝抿了茉莉花儿香的刨花水,甚至还戴上了新婚之时,沈成送给她的素金簪子。
沈王氏鲜少打扮,穿着这一身的新衣,竟然觉得皮肤发烫,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生怕压出了一个褶子,新衣下水,便成了旧衣,这是女人才懂的道理。
沈成瞧着她坐立不安的模样,抿着嘴低头笑了笑,又拿起一把草料喂给了老牛。
老牛似乎能够体会到夫妇二人的喜悦之情,就是吃草料都津津有味,大嚼特嚼。
沈王氏瞧着他,穿上新衣,还去喂牛,忍不住用眼角促狭的剜了他一眼,埋怨道:“当家的,你这是作甚么,那衣裳若是沾上牛粪味儿,还怎么穿。报喜的差人说不定何时就来家里,你怎地一点儿也不紧张?”
沈成最是受不得沈王氏的小眼神儿,便是这么被轻轻的剜了一眼,也觉得浑身酥软。
他面色略微泛红,羞涩的干笑了两声,将手半握着拳放在唇边掩饰着,咳了咳。然后拍拍手掌,站起身,来到沈王氏身边。
七尺高的农家大汉,像小猫儿一样的站在沈王氏身边。沈王氏知他惯常的憨直,又不会说话,却是最爱瞧他这副神情。
他越是羞涩,沈王氏越觉得可爱,踮起脚儿瞧瞧院外四周,发现无人。
她轻轻的将身子往后一靠,便是软软的倒在了沈成的胸口。她抬眸瞧向沈成,沈成早已羞得面红耳赤,喘着粗气问道:“青天白日,你干什么?”
沈王氏眯着眼激,娇媚一笑,道:“老夫老妻,还不是左手摸了右手。夫君,你羞什么?”
一声的夫君,让沈成腿都软了,直接垂下头去,不看她。
道:“咳咳,报喜人该不会这会儿来吧?”
沈王氏笑道:“他来他的,我便是靠靠我家夫君,谁能说出个不字?”
沈成猛然抬头,用极具侵略性的目光狠狠的盯着她,一把将她揽在怀中,道:“不能,你,跟我进屋。”
沈王氏不情不愿的扭了扭身子,道:“进屋?当家的,咱不等报喜的了?”
沈成道:“回屋等。”
......
沈康恐怕不知道,待他游学归来,自己将多出个弟弟和妹妹呢。
三日以后,院试终于发榜。
刘术与魏无败一左一右的护着人潮之中的沈康,前往榜前。
江柳愖在后怨声载道:“诶呀呀!沈三郎,咱们还用得着来榜前看榜么?只要等在客栈中,备好赏钱,再美美的喝上一壶碧螺春,不就得了?”
沈康一边被二人架着肩膀,一边努力回头,喊道:“我这不是不放心么!”
王麓操却是笑了:“哈哈,泰山崩于前而临危不惧的沈三郎,竟然会不放心?真是贻笑大方!”
沈康虽然灵魂中已然三十有余,但到底已经习惯了少年的身体,他大笑了两声,回道:“我只是个孩子啊!哈哈哈!”
王麓操将袖中雅物纳起,无奈的笑了笑,道:“我看你定是想亲自去榜前凑个热闹。”
“诶?”江柳愖笑道:“别说,王兄这句话,倒是中肯得很,那日考完,你便兴奋不止,在客栈后院练了一夜的刀,将人家店中的树砍得浑身是伤,暗自让魏无败去赔了人家十两银子,这事儿,你别当我们都不知道。”
沈康微微一怔,抿着唇,笑了笑,不作回答。
他是兴奋的,因为院试以后,参加过簪花宴,他便要开启一段新的旅程。游学这件事,让他辗转难安,他想了...自己不过十几岁的年纪,何必事事遵循着原先的个性?
往后的日子,该从容的时候还多着呢,不如年少轻狂一番,岂不快哉?
说话之间,他们已经挤到了大榜前面。
朱红大榜上,墨迹鲜明。
他们习惯的从榜头看起。
这一看之下,沈康意料之中的笑了。
心中没有半分芥蒂,转头拱手,对王麓操道:“恭喜王兄拔得头筹!院试案首,果然是你啊!”
王麓操先是暗自舒了一口气,紧接着,仔细的看着沈康的神情,发现他却是没有一点难过的意思。
他嘴角微扬,拱手回道:“多谢,沈魁亚。”
江柳愖满脸不情愿的喊道:“凭什么!我怎么是排在你们二人后面!”
他满脸的不解与疑惑,让沈王二人不禁纷纷笑了。
“你们笑什么!”江柳愖筋着鼻子道:“小爷寒窗苦...”话还没说完,他也觉得有些言辞不当,改口道:“夜夜苦读,怎么还是败给你们二人了?不行不行!”
他上前扯住二人衣袖,道:“这次不算,咱们再比过一次。”
王麓操一抽衣袖,朗然道:“乡试再比吧!”说完,少有的大笑着打着折扇,远远走开。
“沈康!”江柳愖瞪着眼睛看着他,道:“你和我再比一次,我们请浩然先生评判,我若是再输一次,那才作数!”
沈康摆摆手,笑着道:“江兄还是赶快回家报喜,然后准备行囊吧!”
沈康这么一说,江柳愖总算是想起游学在即,他眼光一亮,道:“我怎么忘了这茬了?咱们何时启程?”
沈康道:“簪花宴后,夙夜而行,踏星月攀高峰!”
“恩,有意境!”江柳愖赞同的点着头,二人说笑着离开了榜前。
留下的,是面面相觑,神情呆滞的众考生。
方才那轻狂的三人,便是鹿鸣三杰?
院试头三名被鹿鸣书院浩然先生的三位弟子包揽,这三人也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得了这么个诨号。
鹿鸣三杰,听听,多响亮!
这三人之中,年纪最大的就是王麓操,今年十六岁,最小的沈康不过十一岁,但他们的风度与才华却让整个汝宁府乃至河南道,都要折腰钦佩。
若三人不离开汝宁府,想来定要对凡俗诗会等等应接不暇,但这不就是少年扬名的大好机会么?
谁曾想,听他们方才的意思,竟是要出门远游?
啧啧,众人啧舌,果然少年轻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