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jtqs电子书 > 历史军事 > 梁仕容传记 > 298章 菩萨成就八法

298章 菩萨成就八法

    

    维摩诘言:“菩萨成就八法,于此世界行无疮疣,生于净土。”

    维摩居士回答:“要能够成就八种法门,才做得到。”

    “何等为八?”

    有哪八种呢?请看下面所说的,与你们东方文化的教育有绝对的关联。

    东方与佛法有密切的关系,东方是生生不已的方向,释迦牟尼佛一生说法,多少次都提到东方。

    《维摩诘经》这一品,讲的是上方香积佛国和吃饭的问题,我已经点出来,这里吃的饭是思食和识食的境界,不是段食和触食。

    这个饭是得到禅定的人才吃得到,而吃了也会有成就的。

    下一品会呈现另一个佛国净土,是阿閦佛的佛土,又是在东方。

    这个关联好像人们没有注意,可以向这一方面努力。

    “饶益众生而不望报。”佛经都是用“饶益”,不是“利益”,因为饶是充分地、尽量地的意思,光说利益不够。

    维摩居士说的这第一个修行方法,不止是佛教,在东方文化、中国文化中处处都有。

    所以说东方早有古佛了,这也是佛经上的话。

    中原文化做好事叫作积阴德,就是“为善不求人知”,若被人知道会恭维你,就会消了自己的善业和福报。

    下面还有另一句话,“为恶不畏人知”,希望人家知道,好纠正你。

    “代一切众生受诸苦恼”,这是由戒律来的,佛经就是戒。

    戒律像是规范道德行为的法律,法律是由法理而来,就是法律的哲学道理。

    佛经就是戒律的法理,刚才讲的十事善法是戒,现在讲的成就八法也是戒。

    这些戒不用去戒坛受戒,你若接受了佛教教育,就要依此改正自己的行为。

    我常提英雄与圣人的分界,现在再提一下,英雄是征服天下,圣人是征服自己,学佛就是学征服自己。

    征服天下难,征服自己更难。许多人可以作英雄,但是没有办法作圣贤,因为不能征服自己。

    英雄是把自己的理想、自己的烦恼,建立在别人的身上;圣人是把天下人的痛苦烦恼,自己挑起来。

    圣人就是菩萨道,就是“代一切众生受诸苦恼”。

    所以我们看这些经文,就等于是念戒,若《维摩诘经》有时真看不下去,因为看了都做不到。

    以这一条来讲,不要说代一切众生受诸苦恼了,就算好朋友要我们分担一下困苦都做不到。

    “所作功德尽以施之”。有功德自己不占有,都布施出去,也就是大家诵经时最后的回向。

    回向的道理前面讲过不少次了,一部老子《道德经》,就是在讲回向,例如“为无为”;又例如“外其身而后身存”,都是回向的道理。

    “等心众生谦下无碍,于诸菩萨视之如佛”,看一切众生平等,尽量地谦虚,如果傲慢的话就有障碍了。

    要尊重任何一个人如圣贤,这跟儒家道家,没有任何区别啊!

    “所未闻经,闻之不疑”,深信所有听过的大乘经典,虽然有些道理从未听过,但也不怀疑。

    “不与声闻而相违背”,不看不起小乘道,因为小乘是大乘的基础,大乘不过是小乘的范围扩大而已。

    “不嫉彼供,不高己利,而于其中调伏其心”,出家人不嫉妒别人受供养,这也包括了在家人,看到别人得意了不嫉妒。

    我常说“一家饱暖千家怨”,所以儒家道理是,人不敢自己太富贵。

    过去我在家乡时,年轻人不准穿皮袍,老辈见了要骂的,年纪轻就玩这个!中年人穿皮袍,还要在外面加一层盖住。

    人家看你发了财,会眼红的,但你穷了也没有人会同情你的。

    这都是一般众生心理。我们学佛的人修行,就要改变这种心理,所以人家的好,不要嫉妒,要视之为应该;自己有什么好,要谦退,不以此为荣,要在这样的心态中修行。

    现代人常说,对某某事值得骄傲,这是不通的中文,是从外文翻译来的,勉强说值得自豪还差不多。

    中原文化中说值得自己骄傲,那是狗屎心态。

    “常省已过,不讼彼短,恒以一心求诸功德”,六祖也讲过,修行人要“但观已过,莫论人非”。真学佛只有反省自己,要求自己,不去谈论别人的过错,一心一意修一切善行,完成一切功德。

    “是为八法”,这就是维摩居士所说的往生净土八法,你能修成就了,必定往生。

    但是即使这八法成就了,你说无始以来的业消完了吗?

    不见得,因为这只是成就大菩萨行的基本八法而已。

    菩萨行不止八法,这八法成就了,也就是守了大乘的戒律,就不会有修行的病态,临终时必然能往生所发愿前往的佛国净土。

    “维摩诘、文殊师利于大众中说是法时,百千天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十千菩萨得无生法忍”。这是这一品的结论,文字就不用解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