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秦军以后,他们就一直没有得到任用,没有参加战争,辽东之战和播州之战都没有参与进去,没有得到军功,他们很担心自己被大秦军方给边缘化了。
但是想了想,他们觉得这个事情也并非不可能发生,毕竟戚金还曾经率军抵抗过秦军,而骆尚志所在的石见镇明军虽然不曾抵抗过秦军,甚至还是萧如薰的旧部,但是那也是大秦建立之后才投降的。
两人都属于降将,是不被看好的那一类,历朝历代的降将都没有下场特别好的,最好的也就是不受重用郁郁而终,好歹也算是寿终正寝,而对很多降将来说,被借刀杀人干掉也不是没发生过。
戚金是前明大将戚继光的侄子,他认为他的身份还是比较敏感的,骆尚志包括吴惟忠在内都是戚继光的旧部,他们三个可以算作上一个世代留存至今硕果仅存的老人了。
本以为就要这样郁郁而终了,结果征讨倭国之战他们被派上了战场。
吴惟忠成为一方大将,戚金和骆尚志成为先锋大将,三人都得到了任用。
他们的感觉还是挺不错的,毕竟他们的从军之路都是从戚继光开始,那个传奇一般的男人带领他们走上了从军之路,而从军之路的开端就是和倭寇进行战争,在大明嘉靖年间,他们和倭寇血战连连。
东南沿海倭寇之乱平息之后,将星陨落,戚继光死后他们本以为各自的从军之路就到头了,结果一场壬辰朝鲜之役再次将他们的军旅生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在这一战当中,他们遇到了那个在他们看来继承了戚继光伟大事业的男人萧如薰,他继往开来,在戚继光的基础上,将倭寇的源头——倭国给打败了,强迫其分裂为东西两半,各自分治,再也无法对大明造成威胁。
又是几年的沉寂期之后,风云突变,明秦鼎革,大明被萧如薰建立的大秦取代了,他们在这个时代的转折点上,纷纷选择了跟随萧如薰的大秦,而不是死保那个已经没有未来的大明。
就在他们以为他们的从军之路又要走到头,就要准备回家混日子度晚年的时候,一纸征召令将他们军旅生涯的后期点燃了。
他们又要去打倭寇了。
他们感觉自己的一生都和倭寇分不开,参军是为了打倭寇,第二次高峰也是为了大倭寇,军旅生涯的晚期还在打倭寇。
还直接把倭国给打没了。
他们和倭寇的缘分还真是妙不可言。
他们很开心,很高兴,为了这场战争做了很多准备,然后一鼓作气将倭寇主力剿灭,直接把他们打的上天无路下地无门,很快就溃逃了。
德川氏的脚程太快,他们根本追不上,但是丰臣氏却被他们咬得死死的。
他们追击了好些日子,连日本国王都被抓住了,丰臣氏还在负隅顽抗,还在逃跑,戚金和骆尚志就继续追,将这个猫捉老鼠的游戏玩到底。
最终,丰臣氏的当家人丰臣秀次还是被抓了,护卫他的人全部都被杀了,只剩下他一个活口。
这个人,就是当初主导了朝鲜之役的狂妄至极的丰臣秀吉的从子,他的继承人,对萧如薰来说,丰臣秀吉没有死在他的手里是一件比较可惜的事情,但是丰臣秀次死在他的手里,一样很不错。
当然如果德川家康也能一起死掉就更好了,但是德川家康跑了,根据分析,大概是往东北方向跑得远远的,也不知道那里还有什么地方,秦军尚未探索到那些地方,已经有探索队出发了。
但是凭借着他们抓住了丰臣秀次覆灭了倭国中央政府的功劳,就足以让萧如薰龙颜大悦对他们大加赞赏了。
听说这一战之后就会正式开始秦军改组工作,他们也不知道自己能被分到哪个兵团里面继续军旅生涯。
但是就这次的功劳来看,应该不会被弃用。
戚金和骆尚志率军回师,在倭国首都京都和麻威还有李如松会合了,藩属国的仆从军也驻扎在京都城,除了柴国柱的军队之外,大秦的讨伐军都已经抵达京都了。
麻威在这里宣布了下一步的战略,就是平定倭国地方诸侯势力,将他们全部剿灭,然后配合人口甄别部队为大秦国内的建设提供劳动力,促进大秦对整个倭国的吞吃。
然后,就是盛大的庆功宴会。
一群将领在京都城举办了盛大的庆功宴会,将被俘获而来的倭国公卿家女眷全部安排起来给将领们表演歌舞和陪酒,然后一个个的都可以挑选带回去自己享用,或者直接带回大秦收做妾侍也可以。
很多人这个时候才知道麻威和李如松已经联手将倭国王室的几个女子全部送回了大秦给萧如薰享用,剩下的公卿贵族女子大家喜欢的就带回去享用,不喜欢的就留在这里到时候直接发卖,就那么简单。
至于城内外的功勋将士们也能得到女人享用,自然,就没有那么高级了。
但是这个年头,当大头兵的谁还在意这个?打仗打到眼睛发红,好不容易闲下来,下面硬的慌,这时候是个女人都能凑上去,还管她好不好看?
乌漆麻黑的,反正也看不见。
将领们可以在意容貌身段什么的,大头兵就没那么多想法了,只要能爽一下就好了。
将领们纵情的欢乐,欢庆自己的胜利,半夜之后又带回去了大量的公卿贵族女子回去享乐,一夜之间整个京都城就没有安静的地方,巡夜的士兵走到哪儿都能听到让人想入非非的声音。
然后窃笑不已。
有些大头兵走着走着忍不住了,捂着下面不让人看,结果还是被同伴看到了,当即就被取笑为『举人』。
如果这也算举人的话,这一夜,整个京都城内外大秦的举人有好几万。
只有一个人是例外。
吴惟忠端着一壶酒,找了一个高处,摆下一盘肉,两个杯子,对着天上的那轮明月,举起了一只酒杯。
“将军,您的念想,终于达成了,咱的父老乡亲,再也不会被倭寇欺负了……”
吴惟忠将杯中酒洒在地上,脑海中浮现出当年戚继光临终前的模样,忍不住流下两行清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