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jtqs电子书 > 科幻灵异 > [香蜜·神雕]双龙 > 52 外传之贺新年(上)

52 外传之贺新年(上)

    

    天族公主乾青长到五百多岁时,也到了爱听故事的年龄。其父帝下界处理公务数年,乾青几年听不到故事,心痒难耐,这个重任终于落到了其母姑射仙子身上。

    第一日,姑射坐于榻边,声音清柔温雅,翻来覆去地,重复着同一个睡前故事: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庙……

    如此往复十个轮回,老和尚和小和尚还没崩溃,乾青就崩溃了:

    “娘亲,阿青不喜欢老和尚小和尚!明晚就换个故事吧~”

    姑射应允。

    侍候公主的小仙娥从凡间偷师,带来许多女娃娃喜欢的话本。姑射随手翻看着那些话本,不时颦眉,最终觉得太幼稚,不予采用。想她幼时读的都是《道藏》,自是看不上那些哄小孩的民间话本。翌日,便将一筐书籍搬来公主寝宫。

    娘娘,您确定要用“幼稚”来形容讲给五岁小孩听的睡前故事?小仙娥喉头一哽,欲言又止,心虚地看了一眼窗外还在云端玩耍的小鱼公主,又看了一眼堆积在案上的《山海经》、《南华经》、《淮南子》……小仙娥试探地问道:“娘娘,这些都是为公主殿下准备的?”

    “是啊。”姑射柔柔地看着窗外的小雪团儿一般的女儿,微微一笑,颜如舜华。

    “最近我为这些书目做了诸多考量。询问了陛下小时候读的书,又回去姑射山翻找到了从前师尊给我讲的启蒙故事。”

    小仙娥听得姑射着实花了一番心血,不忍打击,小心翼翼地旁敲侧击,“娘娘,像公主这个年纪的小女孩,还未上学堂,大概会喜欢有趣一些的故事?”

    姑射点头道:“这些书里的故事都有趣得紧,就是怕阿青听后觉得实在太有趣,因而不肯睡觉。既如此,便规定每晚只讲一个,不能让她找着借口不睡觉。”

    小仙娥听到天后娘娘对于“有趣”的理解,在心里默默给天性好武不好文的小鱼公主点了一支小蜡烛。

    ·

    第二夜,众星捧月,月如瑶台白玉镜,落在霄汉青云端。

    应乾青的要求,故事里必须有“王子”和“公主”,又有玄奇幻境,情节最好是旖旎梦幻的。且,主角最好是漂亮可爱高贵的小公主。

    这样的设定完全是为了方便乾青代入。

    姑射根据这些条件一一筛选,难得“襄王有意神女无心”的故事堪称完美地符合了乾青苛刻的要求。

    “娘亲快讲!”乾青的每一个表情都写满了期待,趴在柔软的大床上,甚至兴奋得露出了鱼尾巴,甩来甩去。

    姑射清了清嗓子。女声清亮,如击玉磬,开始了一段上古的传奇。

    乾青能听懂的故事的开头是这样的:从前有个小仙女,啊,多么漂亮的小仙女啊!

    真是漂亮得天上有地上无,漂亮得惊天地泣鬼神!

    但姑射是这样描述的:“炎帝公主,巫山神女瑶姬有绮丽之姿,上古既无,世所未见,瑰姿玮态,不可胜赞。其始来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1]

    乾青只听懂最后好像在说什么日月?

    “啊,这个瑶姬既能变太阳又能变月亮?”

    姑射:“太阳和月亮都不是真的,只是用来比喻瑶姬的美貌。”

    乾青更摸不着头脑,“为何?太阳和月亮不是两个圆圆的、会发光的家伙吗,哪里和美貌沾边了?”

    试问,如何向一个幼童解释“为何阳光和月光在人类悠久的审美史中演变成了比喻美貌的词”这个复杂的命题?姑射做不到,于是说:“不必纠结这个。”

    乾青乖乖闭嘴,继续听下去。

    楚王做梦梦到了这个小仙女,就一辈子再也忘不了小仙女了,两人虽仙凡有别,但爱情的力量给予了楚王神奇的力量,他吃了仙丹,修成了神仙,终于在二十年的分别后登上巫山,与小仙女重逢……

    才怪!

    当然,如果姑射这般魔改了故事,乾青肯定会心满意足地去睡觉,而她哄女儿睡觉的任务也就达成了。

    可姑射终究还是老老实实地按照原剧情讲了下去:“瑶姬修炼了千年,日子难免有些寂寞,恰逢楚怀王英雄年少,赴云梦泽畋猎,宿于高唐馆,半睡半醒间,瑶姬自荐枕席,下凡入梦前去与楚王相会。王见她容颜惊世无人能及,第一眼就惊为天人,与神女在梦中缠绵。”

    乾青瞪大了美眸,一双嫩白的小手拖着脸颊,全神贯注地听着,“为什么寂寞就要找人缠绵?缠绵是什么意思?是一起缠棉花吗?”

    姑射陷入了沉默。

    乾青了然,十分体贴地说:“好吧,也不用纠结这个。娘亲继续。”

    姑射:“楚王的美梦很快就破灭了,午夜梦醒,神女无踪,唯有遗香犹存。他一时也分不清那是自己的幻想,还是神女真的来过。从此以后,他经常神情恍惚、神游天外,终其一生不能忘情于瑶姬,甚至放下王图寻至巫山。那时候,楚王已经是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他见峰峦秀丽,云蒸霞蔚,想起了年轻时的那个梦,便将山峰赐名为‘神女峰’。”

    乾青:“……”

    姑射:“嗯,你困了吗?”

    乾青耷拉着脸,“这样就没了?楚王再也没能见到瑶姬?”

    “后来,襄王就老死了。人们用‘襄王有意神女无心’来表达求而不得,寤寐思服。”

    乾青抱着母亲的手臂撒起娇来,“娘亲,你骗人,怎么会是这个结局!!”

    “哦对了,还有一段。”姑射忽然想起了什么,取出一册《山海经》,翻到对应位置,念道:“姑瑶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瑶草,其叶胥成,其华黄,其实如菟丘,服之媚于人。”[2]

    乾青:“娘亲,听不懂,能不能用人话再说一遍?”

    看来小乾青的学业务必要择日展开。姑射揉了揉眉头,“瑶姬陨灭后化为瑶草,这种草有魅惑于人的功效。”

    诶,等等,是她漏听什么重要信息了吗?

    说好的神仙爱情故事呢,怎么就悲剧了??

    为什么听到最后,好好的大美人就变成了草药???

    乾青整个人都不好了。“不要!娘亲不要!结局怎么能连瑶姬都死了!”

    姑射淡淡道:“有生就有死,有死才有生,神亦如是。瑶姬死化的灵草繁衍生息,周而往复,又诞生出新的精灵,世间便有了瑶姬族的神草精灵。”

    尽管如此,这个神奇的结局还是无法满足乾青的幻想。

    她捧着小心脏,感觉自己才五百岁,就有了一种憔悴的感觉。

    .

    第三夜。

    乾青大眼睛水蒙蒙的,抱紧自己的小被子,恳求道:“娘亲,今天不要瑶姬那种类型的故事了,我们换一个积极向上的故事好不好?”

    “积极向上……”姑射自信地点头,“可以。”

    这一次,姑射捧着《山海经》,讲述了一段刑天攻上天门的传奇。

    刑天原是炎帝手下的一无名巨人。炎帝于阪泉之战中大败黄帝,刑天为炎帝不平,后来蚩尤举兵造反黄帝,刑天一度也想加入反军,被炎帝阻拦作罢。蚩尤军亦大败,蚩尤惨死,刑天再也按捺不住复仇之心,隐瞒炎帝独身登上南天门,势于黄帝一较高下。[3]

    这个无名巨人在与黄帝的大战中,被黄帝砍掉了脑袋,这才叫刑天。

    姑射念道:“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乾青又听不懂了。恰好这本书上有绘图,姑射便将绘图展示给她看。

    “刑天被砍掉脑袋后,依然站了起来。这就是刑天的样子。”

    插图上,巨人赤.裸上身,本该是乳.头的位置长了两只凶狠的眼睛,本该是肚脐的位置长了一张露出獠牙的嘴巴。巨人身上多毛发,一手挥舞着干(盾牌),一手举起了戚(大斧),对着那千万丈高的青天,与看不见的敌人厮杀,始终站立,战斗不息。

    “…………”乾青咬紧嘴唇,似是在酝酿什么情绪。

    姑射仍沉浸在刑天悲壮的故事中,低声吟道:“人们感怀刑天宁死不屈之精神,有诗云: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类,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4]

    没有头的巨人,乳.头为目,肚脐为嘴,疯狂地对天挥舞干戚……乾青一闭上眼睛,书上那恐怖的插图就“活”了过来,无头刑天追着她跑呀、跑呀……

    哇——乾青嚎啕大哭。

    姑射手足无措,放下了手中的书本,轻轻拍了拍乾青的小脑袋。“嗯……你为什么哭呢?”

    乾青哭得说不出话来。

    姑射寻思片刻,想着小鱼公主会不会是太感动了呢?当即心下了然:是啊,刑天的故事尤为动人,她第一次读到时,也是久久难以释怀。

    “没想到阿青如此感动,想来是喜欢刑天的故事吧?那娘亲这个月就给阿青讲讲后续的故事吧,比如息壤、蚩虫……”

    乾青瞬间止住哭声,抽抽搭搭地说:“不要!!不要娘亲讲故事了!阿青自己能睡觉!”

    姑射有些发懵:小孩子的心思,也这么难猜吗?

    还是乾蒙那个年纪的娃娃稍微省心些,既断了奶,又尚不会说话,给足了吃的,他就能乐呵一整天。

    “好阿青,莫哭了。快把被子盖好,娘亲也回去睡了。”

    乾青从被子里伸出小手,颤颤指着床头的书,弱弱地说:“娘亲……把这本书也带走吧。”否则书里面的无头巨人会不会晚上爬出来揍她?

    姑射亲了亲乾青的额头,小声离开了宫殿。

    走在路上,姑射从背后被人一把抱住,怀中的《山海经》“啪嗒”落在地上,正好翻开在伏羲女娲交尾图的那一页。

    她挣扎着,两片薄唇犹带怒意地微抿,眼光中却透着一丝委屈。

    “你这个夜猫子。阿青随了你,晚上也不爱睡觉……”

    “她还不喜欢我讲的故事……”向来高傲的姑射仙子第一次有了一种挫败感。

    “你这次为何走了这么久?”说到这里的时候,姑射的声音已经带上了重重的鼻音。

    “去办甚么事了?”横竖那双手臂有如铜墙铁壁,姑射放弃了挣扎,轻轻问道。

    [1] 宋玉《神女赋》

    [2] 《山海经•穆天子传》

    [3] 《山海经•海外西经》

    [4]陶渊明《读山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