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jtqs电子书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东汉风云 > 第161章 飞鸟尽,良弓藏

第161章 飞鸟尽,良弓藏

    

    马超攻破冀城后不久,终于得知自己父亲、二弟、三弟等全都被曹操处死,夷灭三族,这让马超怒火中烧,悲痛万分,誓要斩杀曹操以祭奠枉死的三族亲人,他心中憋着一团怒火,随时都有燃烧起来的可能。

    张鲁帐下部将杨昂见马超听闻噩耗,心知其内心深处的悲痛,杨昂与马超相处也有数月之久,尤其是攻打冀城时,终于见识到马超本事,杨昂嫉妒贤能,他没想过拉拢马超为张鲁效命,反而想尽办法让马超失去势力,那个时候马超就如丧家之犬,杨昂再杀他就易如反掌。

    杨昂思索许久,终于想到一条妙策,他背着张卫独自前去拜见马超,婉转的表达出自己对马超遭遇的同情,劝马超节哀顺变,又接着说道:“韦康乃凉州刺史,为官公正严明,我军攻破冀城,韦康等人亦是无可奈何投降,只怕心中不服,他们还是效忠曹操。”

    “以杨昂之见,将韦康这个凉州刺史处死,不仅斩断凉州军反叛之心,还能打击曹操,让他失去左膀右臂,凉州方能在将军掌控之下,有韦康一日存在,麾下部将等人都不会真心归附于将军。”

    马超没发现这是杨昂故意陷害自己的谋略,尤其是杨昂重点提及杀了韦康,就像是斩断曹操左膀右臂这句话,让马超心里咯噔一下,其它的什么都不管不顾,便欣然默许杨昂的计谋,将韦康处死。

    马超心知要是自己处死韦康,那么冀城将领等对自己必有怨言,所以他不能出手,只能交给杨昂代为处理。杨昂欣然答应下来,更是保证此事绝对不会与马超有关,都是他一人主意。

    于是,韦康身在府中却被杨昂带领一群士兵前来擒拿,韦康大吃一惊,他不知自己所犯何罪,可杨昂信誓旦旦的说自己主意,不杀韦康凉州难以平定的借口,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地斩杀。

    杨昂做好一切后,心中暗自得意,他设下的阴谋终于达成了。纵然他信誓旦旦的说自己主意,可大军主帅乃马超,没有他的同意,杨昂再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如此做。

    韦康被杨昂无缘无故的处死,激怒杨阜、赵昂等人,他们将心中的怒火全都转向马超,杨昂次之,在他们眼中杨昂只不过代替马超去做他不能做的事情。众人本就诈降,非真心依附,又见马超出尔反尔,斩杀韦康,更是将这种平衡打破,众人开始着手商议该如何铲除马超等势力。

    与此同时,马超接到斥候来报,说曹军将领夏侯渊率领三万大军前来救援冀城。

    “来得正好,传我命令,立即点齐兵马,定要杀他们措手不及,以他们的血还我一个公道!”

    马超终于找到一处宣泄自己心中怒火的地方,夏侯渊接到曹操来信,立即点齐兵马出兵前往冀城,可他行动还是晚了一步。马超率领一万骑兵,在距离冀城二百余里的地方设伏。

    夏侯渊没有发觉马超已经率领大军前来,当马超从四周杀出后,夏侯渊大惊,下令大军急忙抵挡。马超本就勇猛之将,又因父兄之死,怒火中烧,杀气腾腾,一马当先,千军万马之中如入无人之境,直奔夏侯渊而来。

    夏侯渊震惊,他拍马前来与马超交战,三个回合未到就险些被马超击下马,夏侯渊明白自己不是马超对手,全力以赴的马超不是一般将领能够抵挡得住,夏侯渊立即下令撤退。

    马超率领骑兵追杀夏侯渊大军百里,再次斩杀夏侯渊军五千兵马,夏侯渊大败,连忙撤军回长安,坚守不出,也不敢西进攻打马超,马超实在是太厉害了,这次交锋让夏侯渊明白潼关之战时,马超为何能杀出重围,就算有虎侯抵挡也难以阻止他逃回凉州的道路。

    马超率军击败夏侯渊之事很快便传回冀城,杨阜、赵昂等心里一惊,均想道:“没有详细的计划,还是不能贸然反叛,否则以马超之勇猛怕是无人能与之匹敌,还得从长计议才行。”

    随后百顷氐王杨千万与兴国氐王阿贵也起兵响应马超,率军屯于兴国,形成两军相互照应,彼此相连之势,更让夏侯渊不敢轻易出兵西进攻打马超。

    话分两头,远在邺城的曹操已经占领关中之地,西征之路已经被刘备破坏,攻打西川之地暂时不能行动,可曹操没有闲着,他不断的锻炼将士,尤其是荆州南阳郡更是成为水军训练之地。

    在南阳郡曹操下令将士必须熟悉水战,更是改变北方将士不懂水性的劣势,终于起到成效。现在曹操再次燃起想要率领南征江东孙权的想法,曹操更是传召麾下谋士、将领等共同商议。

    吕蒙听闻曹操有南征东吴打算,便劝说孙权在濡须水口的两岸修建营寨。但是,吕蒙的建议得到其他将领的反对,在吕蒙据理力争之下,孙权终于赞成下令修建营寨,就称之为‘濡须坞’。

    曹操与众人商议后决定,再次率领大军南征江东孙权。然而在此时,邺城之中却为了一件事发生争执,正因为此事让曹操麾下重臣荀彧遗憾而终。曹操麾下谋士分为两派,一派以荀彧为首,另外一派以董昭为首。

    董昭见曹操再次出兵攻打孙权,又见其平定关中之乱,彻底收复关中之地,此等功绩实在是让世人望尘莫及。因此,董昭谏言道:“以丞相之功绩,足以分封爵位。”

    曹操心里暗喜,他有心却无法自己开口,今日董昭所言正和他心意,不过还是淡淡的说道:“分封爵位乃是圣人,天子之权力,非大臣所能决定,以我之才能又如何担当得起呢?”

    董昭郑重其事地说道:“自古以来,人臣匡世,未有今日丞相之功。有今日之功,未有久处人臣之势者也。今丞相耻有惭德而未尽善,乐保名节而无大责,德美过于伊、周,此至德之所极也。然太甲、成王未必可遭,今民难化,甚于殷、周,处大臣之势,使人以大事疑己,诚不可不重虑也。明公虽迈威德,明法术,而不定其基,为万世计犹未至也。定基之本,在地与人,宣稍建立,以自藩卫。明公忠节颖露,天威在颜,耿弇床下之言,朱英无妄之论,不得过耳。昭受恩非凡,不敢不陈。”

    董昭此言更是直言不讳了,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那就是以曹操的功绩足可以进爵为国公,而汉献帝就应该赏赐给他特权的九锡,来表彰曹操的特殊功勋,董昭的意思很明显,不仅仅是曹操麾下谋士,就连列侯及其将领们都认为董昭所言非虚,曹操就应该被封为国公。

    荀彧与董昭本就意见不合,如实禀奏道:“丞相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曹操点点头道:“荀令君所言有些道理,进爵为国公之事休要再提了!”

    董昭等人在曹操身边多年,岂能猜不到他心中所想,尤其是曹操阴冷的目光,让董昭心中一喜,而荀彧心里一凉。因为荀彧的话引起曹操的猜忌,曹操嘴上说不愿意进爵为国公,实际上比谁都想。

    如果是往日的曹操,荀彧所言是正确的,因为曹操真的封为国公便是失去天下民心之时,那么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成为事实。可是曹操刚刚取得潼关之战大胜,志得意满之时,荀彧如实禀报,触怒曹操。

    曹操脸色很不好,众人也失去留下来的意思,纷纷起身告辞,荀彧等人也起身告辞离去。曹操阴冷的目光直盯盯的看着荀彧离去背影,暗自思考该如何处置荀彧。

    “五叔,您为何直谏?”荀攸皱着眉头,道:“众人一致认为丞相功绩理应进爵为国公,您又何必如实说之,难道叔叔您不知道世人是如何说丞相的,现在丞相志得意满之时,您如此说实在是招惹大忌啊!”

    “公达啊!”荀彧从容不迫的笑了笑,“叔叔知晓此言说出后的结果,不过也是提醒丞相。现在东有孙权的东吴军,西有刘玄德的荆州军、蜀军等,而丞相只不过是取得关中之地,解决后患,却如此志得意满,非喜事乃忧愁之事。”

    “身为丞相帐下谋士,自当谏言不讳,忠言逆耳罢了!另外,我让你答应一件事,万一我有什么闪失,心中不可记恨丞相,也不允许记恨董昭,此乃我之宿命矣,未来的一切就交给你了!”

    荀彧交代好一切后,他便与荀攸分道扬镳,荀彧比谁都清楚自己刚刚所言彻底引起曹操猜忌。凡是引起曹操猜忌之人,没有一人能有好下场。当天荀彧回去后,就没有再出府门一步,未得曹操之令不敢随意外出。

    曹操决定南征东吴孙权时,他便趁机上表汉献帝派遣荀彧到谯县来慰劳军队。荀彧没有拒绝,欣然前往,当他抵达谯县后,曹操就没有让他出去过,一直留在此地,而且又给予荀彧侍中、光禄大夫的身份,持符节,参预丞相府的军事。

    荀彧连日疲惫终于病倒,曹操将他留在寿春后,率领大军向濡须进发。临行前,曹操亲自为荀彧准备食物,叮嘱荀彧待他离去后再打开,荀彧遵从曹操之令,待大军离去后,荀彧打开一开,见里面什么都没有,只有一杯酒,还有一张纸,上面写道:“请君自取!”

    “呵呵!……”荀彧眼中泛着泪光,低声笑了笑,喃喃自语:“没想到丞相如此看得起我荀彧,吾何德何能担得起‘飞鸟尽,良弓藏’?吾非旷世之才,又无盖世之功,却有此待遇,文若虽死无憾矣!”

    荀彧端起食盒中的这杯酒,仰起头一饮而尽,杯中酒半点不剩,不到半盏茶功夫,便毒发身亡。荀彧品德高尚,又推选举能,曹操身边很多谋士都是得到他的推荐才有机会一展所长,对于他的死,众人甚是惋惜,却不敢说什么,因为荀彧得罪之人是曹操,谁敢多言半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