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岳一面命令欧震第四军、李汉魂第六十四军、李玉堂第八军加紧撤退;一面连呼俞济时第七十四军军部。
电话接通后,薛岳朝俞济时又是一顿劈头盖脸的臭骂:“俞军长,你部屡屡增援不力,是何道理?我现在命令第七十四军全部开往岷山,要一个不留。不给我听着,74军若是再往后退,再不给我拿下岷山,前方的部队撤不下来,我就军法从事!”
俞济时不明白,为什么薛岳老是和自己过不去,下命令就下命令吧,还要人身攻击。难道就因为自己是委员长的亲戚,薛岳想耍不惧权威的个性?俞济时彻底被薛岳逼上了绝路。
丸山支队如此猖獗,他的第七十四军虽屡次增兵,却还是进展缓慢。王耀武攻下一个阵地,丸山政男又夺回另一个阵地,你来我往的,好不热闹。
可如今,岷山阵地的情况竟一天比一天严重,丸山支队的援兵还在源源不断地增加,金官桥几个军撤往二线阵地也困难重重,险象环生。
如果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夺回岷山,若是敌人的大批援兵赶到,整个第一兵团数月来精心布置的防线就会全线崩溃,后果将不堪设想!
俞济时想到这,出了一身冷汗,自己可不能当这样的罪人。
事态万分紧急,俞济时对薛岳的粗暴态度多了几分理解。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若是换了自己在薛岳那个位置上,态度也好不到哪去,说不定更加气急败坏。
俞济时似乎要豁出去的样子,放下电话之后,他立即下达命令:“命王耀武第五十一师固守原阵地,待冯圣法第五十八师到达后,合力围歼丸山支队!”
俞济时对丸山支队是恨之入骨。不只是这次把自己逼上绝路,还有过去的一笔老账要算。
1932年1月,俞济时任第八十八师师长率部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时,在庙行镇遇到的对手,正是第九师团。
那次,在第八十八师的沉重打击下,第九师团遭受重创,俞济时第八十八师也伤亡不小。
在那次战斗中,身先士卒的俞济时腹部受到重伤,肚肠穿孔,若不是德租界医院那位高明的德国医生为他精心做了缝合手术,俞济时恐怕早就命丧黄泉了。
谁知冤家路窄,时隔六年过去了,竟又在南浔线战场上遇到了第九师团。而且偏偏就是这第九师团,让自己这支国军的王牌劲旅屡屡受挫,在薛岳面前丢尽了面子。
新仇旧恨一齐涌上俞济时的心头,俞济时发狠了,他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不吃掉丸山支队,老子誓不为人!
主意打定,俞济时决定亲率全军急赴岷山。出发前,俞济时通令全军:“命令各部不计伤亡,全力以赴,务求全歼丸山支队,誓死夺回岷山阵地!”
此时岷山阵地上,情况更加危急,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丸山支队步兵、骑兵全线出击,中国守军北背山阵地一度失守。
王耀武第五十一师面对优势之敌,既要攻击,又要防守,伤亡极其惨重。
俞济时带着满腔怒火,亲率冯圣法第五十八师赶到岷山增援。
一到岷山阵地,俞济时立即命令部队迅速展开进攻队形。
“妈的,这次老子非吃了丸山支队不可!”
在指挥部,俞济时怒气未消。这次,他真想和丸山支队玩命。
“军座,下命令吧!”
指挥部的各级军官纷纷请命,同仇敌忾!
“好!”俞济时随即命令道:“以王耀武第五十一师在左,冯圣法第五十八师在右,从正面向日军左右夹击。尽量与日军短兵相接,形成犬牙交错之势,迫使日军飞机不敢投弹。”
援军一来,军长亲自坐镇,全军士气大振,全力向岷山直扑而来。杀声、炮声响彻整个岷山阵地。
“不惜代价”这四个字在岷山之战中多次出现,全军官兵舍身忘死,以血肉之躯和鬼子浴血奋战!
在七十四军猛烈的攻击下,日军的空中优势顿时全无。在各处阵地,双方展开你死我亡的肉搏战。
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攻坚战,其艰难惨烈的程度可想而知。
全面抗战爆发后的抗战初期,发生在中国战场上的大多数战斗,中国军队大都处于阵地防守态势,日军大都处于进攻。
而这次的战场态势却截然相反,中国军队处于进攻,日军处于防守。
俞济时第七十四军到底是嫡系,是国民党军队“王牌中的王牌”。王牌发了虎威,就是日军的王牌劲旅也要胆寒心惊。
第七十四军不惜一切代价的发起猛烈攻。一个连打没了,另一个连补上;一个营打没了,另一个营又立即冲了上来。前赴后继,不给日军以喘息之机。
在74军不断的猛攻下,丸山支队渐渐不支,日军岷山阵地已出现松动。
“鬼子不行了,冲啊!”
岷山阵地外围响起了山呼海啸般的杀喊声,王耀武摔部一鼓作气,占领岷山外围所有阵地。
岷山主阵地是块硬骨头,俞济时何尝不知。但他知道打仗要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在指挥部,俞济时大声命令:“命令全军全线攻击,全歼丸山支队!”
俞济时第七十四军毫不手软,再次朝丸山支队发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猛烈进攻。
第七十四军连续鏖战两昼夜,终于彻底收复了岷山全部阵地。丸山支队残部只能狼狈的朝瑞昌方向逃窜。
岷山之战,最后以74军的胜利宣告结束!
这次战斗,俞济时第七十四军大获全胜,打死打伤日军2000余人。但第七十四军也付出了重大伤亡代价,其中王耀武第五十一师伤亡2160余人,冯圣法第五十八师伤亡870余人。
岷山阵地失而复得,有力地保障了金官桥阵地欧震第四军、李汉魂第六十四军、李玉堂第八军安全撤至乌石门二线防御阵地,稳住了南浔全线阵地,迟滞了日军的行动,为薛岳部署即将到来的“万家岭大捷”赢得了充裕的时间。
(ps:参见《1938:武汉大会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