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jtqs电子书 > 历史军事 > 逆隋 > 第五卷谁的大业第三章援军

第五卷谁的大业第三章援军

    

    “参见皇上!”在苏威和元岩两人的带领下,众臣一起向杨勇恭身行礼。

    “各位爱卿免礼!今日召各位爱卿前来,想必各位爱卿也已经知道,边关传来急报,目前东突厥启明可汗不甘寂寞,与高句丽互相勾结,在叛贼慕容三藏的引领下,侵入我边关数州,朕绝不能容忍此事,各位卿家可有何妙策迎敌?”

    “皇上,兵来将挡,水来土淹,臣愿前往边关迎敌。”贺若弼首先开口迎道。

    “皇上,臣亦愿往。”

    “皇上,臣亦愿往。”纷纷请战,他们刚刚被新皇提拨上来,急欲立功,对于他们来说,突厥人和高句丽人来的正是时候,哪还管什么策略。

    苏威、牛弘、杨尚希等人却紧皱眉头,眼下新皇刚刚登基,根基未稳,慕容三藏的叛乱就是一个很好的注脚,最忌大规模用兵,前一段时间新皇处理了这么多的世家大族,谁知道国内又有多少隐藏的敌人?只是出于谨慎,在新皇没有表态之前,他们也不敢随便反对,一直都沉默不言。

    见这些老臣都没有动静,杨勇的目光不由转向他们,众人的眼光不由闪烁,勇将目光定在苏威身上,问道:“苏爱卿,你是尚书左仆射,对这次东突厥与高句丽的入侵如何看?”

    “回皇上,臣以为不必大动干戈,自可使几路兵马退去。”苏威硬着头皮答道。

    “哦,既然如此,那苏爱卿说说看。”

    见皇帝没有发怒,苏威定下心思,拈了拈颌下的胡须,才悠然的道:“皇上。此次边关入侵,看似三路大军,其实只有一路大军对朝庭有威胁,高句丽人有领护东夷将军挡在他们面前。除非他们能够击败罗艺大将军,否则只能借道从东突厥土地上过,先别说东突厥与高句丽关系是否能好到如此亲密无间的地步,就是东突厥愿意借道,高句丽军也需要绕道数千里,到了大隋边境。已是一支疲军,我大隋边军可以轻而易举的击败他们,故此,高句丽人不足为惧,只需罗艺大将军足可以对付。”

    少了一路人马,众将都有些沮丧,却知道苏威说的是事实,除非现在大隋军队打过辽河,向高句丽发起进攻。否则应当没有他们什么事。

    只是此时明显不到征伐高句丽的时机,开皇十八年,由于高句丽王高元亲率骑兵万余人入侵辽西,激起杨坚怒火,命令汉王杨谅为元帅,罗艺,史万岁副之,高颍为参军,总领水陆兵马数十万攻打高句丽,这番出征。可谓兵精将广,大军一直打到山海关,只是面对着辽东广阔之地,粮草转运困难,又水土不服,遭遇到瘟疫,大军顿时士气不振,进退两难。

    好在面对着隋军的大举进攻。高句丽上下也恐慌不已,急派使臣谢罪求和,先帝才趁机罢兵,没有丢了大隋地脸面,不过。出发的大军还是损失惨重。让大隋上下都认识到高句丽的难缠,

    高句丽人也深知这一点。这次出兵估计也只是想恶心一下大隋,顺便看看能不能捞到一点便宜,要想让他们大举出动向大隋进攻,高句丽上下只要没有发疯,恐怕也不会如此大胆。

    “嗯,爱卿说的有理,算高句丽走运,朕就饶过他这次冒犯,朕会向罗艺大将军传旨,让他严防就是,若是有机会,也可以杀过辽河,爱卿不亏是老臣,考虑周详,继续说。”杨勇鼓励道,杨广就是栽在三征高句丽上面,杨勇当然不会重蹈覆辙。

    眼下辽东多荒无之地,森林密布,陆路难行,若想进攻高句丽,只有从水路进攻才不会发生因为运粮困难导致数十万大军缺粮之困,大隋水军在统一南方时本来还算强大,只是统一南方之后,皇帝认为水军无用,又因为南方多有反复,为了防止南方叛乱之人利用船只逃到海上,杨坚多次命令收缴民间船只,并在开皇十八年正式下旨:民间有船三丈者,悉数入官。

    民间地禁船,不可避免的也会影响到水师,大隋水师比起统一南陈时非但没有进步,反而实力下降了许多,不过,杨勇虽然无法说服父皇对水师重新重视,却可以自己施加影响,大隋造船的技艺并没有失传,工匠也都齐备,只是要组建可以对高句丽灭国之战的水师,至少也需要数年时间。

    不要说数年,为了一战功成,就是十年杨勇也可以等待,苏威以为杨勇刚刚登位,未免会年轻气盛,不肯退让一步,开头还忐忑不安。得到皇帝的称赞,顿时鼓起了勇气:“皇上,东突厥启明可汗生性胆小,此次侵入大隋,多半是受到慕容三藏的蛊惑,只要皇上继续派长孙晟大人出使,对启明可汗进行严厉告戒一番,启明可汗必定惧而退兵,如此只剩下叛贼慕容三藏一路,只需数州府兵围剿,慕容三藏败亡之日不远矣。”

    苏威一口气说完,脸上露出一丝得色,高句丽小而尖,东突厥大而虚,两者都是难予对付地角色,虚不是指东突厥就弱,而是相对于东突厥所占的面积人烟太过稀少,汉人很难立足脚,即使打了下来也无用,若依他之计,三路大军,只需出动一名使者,数州府兵就可轻易化解于无形。

    “苏大人高见。”对于苏威的计策,牛弘,李纲等人纷纷赞同。

    “这怎么行,我大隋岂能让突厥小儿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贺若弼大声反对。

    “对,皇上,不能让突厥小儿来去自如,否则就算这次东突厥退兵,日后必定还会反复。”屈突通等武将对苏威的话群起反对。

    “皇上,国不可因怒兴兵,若是兵戈一起,苦的是天下苍生。”

    “什么因怒兴兵?明明是突厥小儿太过猖狂。若不将他们打退,难道边境百姓就不苦?”

    “启明可汗只是一时迷糊,受到叛贼引诱才会来犯,启明可汗的官职还是先帝亲封。如果派出使者能让启明可汗迷途知还又有何不可?”

    “正因为启明是先帝亲封,对这样的恩将仇报的逆贼才应当迎头痛击。”

    双方激烈争论起来,大隋并无明显的文武之分,文人常常可以领军,而一些知识丰富地武将也可以出任文职,这得益于北方数百年地乱局。无论是知识还是武艺都掌握在世家手中,一些世家出身的子弟往往都是文武全才,这方面,虞庆则就是很好的代表,正是因为虞庆则在军方,朝中都有庞大的势力,杨坚才对虞庆则不放心,以谋逆罪处死。

    不过,文武之间也不可能没有冲突。这次面对突厥人和高句丽地联合入侵,武将方面深感立功的时机来临,文官却想大事化小,偃武修文。

    看着文武大臣在自己面前吵成一团,杨勇大怒,用手在桌上重重一啪,顿时“砰”的一声大响。

    听到响声,所有人吓了一大跳,才想起这是在君前议事。连忙恭身行礼:“皇上,臣等失仪。请皇上恕罪。”

    “吵成这样,成何体统,卿等不用再争了,朕决定已下,派出长孙晟出使东突厥,问问突利良心是否被狗吃了,若无我大隋,他尸骨早寒。如不早早退去,朕的大军一到,必将之击为齑粉……”

    皇帝的话一落,文官集团顿时喜形于色,这意味着新皇终究采纳了文官地意见。一场大战可消弥于无形。武将却是心有不甘,贺若弼大叫起来:“皇上。臣有话说……”

    杨勇抬手止住了贺若弼地话:“不用说了,朕心里有数,屈突通,张行之听令!”

    “臣在!”

    “朕封尔等两人为行军副总管,汉王杨谅为行军总管,统领并州、马邑、燕州、恒州四路人马,对突厥大军反击,朕可许尔等深入突厥境内掠夺人马,牛羊,人口,记住,此番对突厥作战,鸡犬不留!”

    “皇上英明,臣领旨。”屈突通和张行之两人一脸喜色,其他武将虽然没有轮到他们出征,脸上也露出笑意,一脸扬眉吐气。这次轮到文官齐齐失色,皇帝岂非要对突厥人出尔反尔,此战过后,突厥人恐怕再也不可能臣伏大隋,而是会成为大隋的死敌,突厥人打不过往大草原深处一躲就可以了,可是大隋日后就要时时担心突厥人的报复。

    苏威、牛弘等人连忙一起伏身在地:“请皇上三思!”

    “朕已三思过了,突厥人,狼性也,无论大隋待之如何,终有反主之日,以前都蓝如此,如今启明可汗亦如此,朕若不对其迎头痛击,又如何换得大隋长治久安?”

    皇帝的话,让苏威等人无法反驳,突厥人确实狼性十足,而且崇拜狼性,反复成性,只是从皇帝话中透露出的语气还是让他们不安,先帝后期都是偃武修文,新皇登基,一旦喜欢武功,恐怕天下又从此多事。

    “杨爱卿,云爱卿,大战一起,前线将士所需兵甲粮草军需必定增多,尔等不可懈怠。”

    “皇上放心,户部钱粮充足,臣正发愁粮库不足,必会保证前线所需。”

    “皇上,工部亦如此,各种兵器甲杖已堆积如山,臣亦可保证前线所需。”

    杨尚希和云定兴的话顿时让整个殿内轻松起来,现在已不是开皇初年朝庭窘迫之时,文帝二十余年的积累之资何等庞大,对突厥人又何需让步?

    马邑,十一月地天气已经开始寒冷了,北风越过长城,呼呼的向城墙上地士兵吹来,身着黑色盔甲的士兵依然挺立的站在墙头,一动不动,城下一片狼藉,凹凸不平地地面上还可以看到斑斑血迹,那是进攻地突厥所留。

    从马邑城头往下看,数里处,起伏着无数顶象雪山一样的大包。这些大包都是突厥人所有。数万突厥大军就藏着这些大包中,他们到马邑后,开头还派出人马四处抢掠边境地居民,而且也试探着攻击了几天马邑的城墙。见马邑防守严密后,突厥人放弃了攻占马邑地企图,只是周边一些小县城却让突厥**害的够呛,突厥人打破县城后,不但将县城抢得精光,就是百姓也一起劫掠入草原。贬为奴隶。

    突厥人在十月初就越过长城,进入马邑境内,当时天气尚且暖和,这一个多月以来,马邑府外县城几乎被突厥人抢了一个遍,至少数万百姓被突厥人掠为奴隶,这些突厥人将抢来地百姓就在马邑城外大摇大摆经过,让城上的隋军气得差得咬碎了牙,若不是城中兵力太少。又加上太守大人严令,城中地官兵马上就会开门与突厥人拼个你死我活。

    好在天气转寒之后,突厥人已经很少出来了,只是时不时的在跑马到城下威胁一下城中,倒有一点想在马邑城下过冬的意思。这当然不可能,马邑虽然比突厥人传统过冬之地温暧,只是冬天依然滴水成冰,突厥人若是敢在帐蓬内过冬,只要城内的官兵一个偷袭,恐怕突厥人大部分就要歼灭了。最多再过半个月,若突厥人再攻不下马邑,他们就得乖乖返回大草原,或者分散着住到马邑下面的县城。

    若是突厥人分散兵力,对于马邑城的官兵来讲未尝不是没有机会,若是他们就此回去,对于马邑来讲,也算是一场胜利。只是这样地胜利有点憋屈,不过,从数天前的情况来看,对方连这样的胜利也不肯给,又有一支军队与先来的突厥人汇合在一起。这支军队却是穿着隋军一样的铠甲。而且还带来了大量攻城器械,显然对方是想把马邑城攻下来。

    马邑城地官兵这才知道。对方不是不攻城,而是在等待这支叛军,虽然人人都对叛逃地慕容三藏鄙视不已,可是不得不承认慕容三藏是一个劲敌,慕容家的鬼军更是赫赫有名,加上慕容三藏对各州军事事务熟悉无比,很有可能马邑当真挡不住对方半月地进攻,马邑地官兵顿时急切的盼望着朝庭的援军快点到来。

    马邑南门,马邑太守裴蕴暂时丢下马邑的防务,带着众多官员恭恭敬敬的立在南门外,远处一片尘烟升起,一名官员轻轻的叫道:“来了,来了。”

    所有人都挺直了身体,伸长着脑袋向前看去,一名官员忍不住轻轻的问道:“钦使过来,不知会带来多少援军?”

    “嘿嘿,听说来的钦使长孙大人可是和新皇有八拜之交,你说能来多少大军?”

    “至少也能有数万大军吧。”

    这两人议论纷纷,周围的官员听得脸上也露出了笑意,有了数万大军,马邑就安全了,即使再多敌人也不能攻破,连裴蕴也是微笑着倾听,并没有制止。

    这几日,突厥人虽然没有进攻,只是慕容三藏的到来,连城内地官兵心中压力越来越大,谁都知道,对方不攻则已,一攻必定是以泰山压顶之势,马邑兵不过五千,如何对抗对方七八万大军,若全是突厥人也就罢了,对方可是有一位深通攻城之战的隋军叛臣。

    烟尘越来越近,所有人官员都感觉到了不对,那点尘烟根本不象大军模样,对方的身影显了出来,道路上,只有十余骑打马飞了过来。

    “吁!”十余骑在城门前停了下来,当中一名四十多岁,满脸风霜,留着黄色长须的中年人率众而出,喊道:“谁是马邑太守?”

    裴蕴从人群中出来:“下官就是马邑太守裴蕴,参见钦差大人。”

    那名中年人就是这次的钦差长孙晟,这二十多年,长孙晟都一直奔波于前线,这次出使马邑,也是直接在另一座边关接过圣旨,披星戴月的赶到马邑。

    “裴大人免礼,军情紧急,还是赶快入城吧。”

    一名官员忍不住问道:“钦使大人,不知这次皇帝派了多少援军给我马邑?”

    长孙晟微微一笑:“各位需要的援兵都在此了。”

    “啊!”听到此言,看看长孙晟身边的十余人,所有迎接钦差地马邑官员都呆若木鸡。

    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