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祯请过安之后,康熙也没叫起。
跪在地上的胤祯心里感觉有点不妙,原以为留下自己是为去江宁的事,看这样子,不太象啊,难道是为自己这段时间在京城的事?莫非是打海善的事被捅到他跟前了?
正自猜疑,康熙已经开口了,“朕听说你在宣武门附近办了所希望义学,还聘了些西洋传教士任教,你是怎么想的?”
见是问这件事,胤祯不由松了口气,“回皇阿玛,儿臣心想,既然是办义学,就得办个有特色的,免的坠了宗室的名头。”
“有特色的?”康熙嘴角一牵,想笑又忍住了,“少给我捡好听的说,把真实的想法说出来。”
“是。”见不能轻易蒙混过关,胤祯只好打起精神,“儿臣其实是心有所感,才创办的这所义学,儿臣觉的西洋传教士在天文地理,数学物理、机械、仪器制造,地勘测绘等方面比我们要强,所以想向他们学习。
皇阿玛让传教士测量绘制全国地图这件事,让儿臣感触颇深,有了全国地图之后,各行省各州府的详细地图,特别是西北的精确地图,自然是也要绘制的,咱们泱泱****不能总是请传教士帮忙测量绘制地图吧。”
听到这里,康熙微微露出笑容,暗赞十四看的远。
说到这里,胤祯却是停了下来,看了康熙一眼,低声道:“儿臣还有些妄自揣测的,不敢说,怕皇阿玛忧心。”
“恩,即是怕朕担忧,那就不要说了。”康熙心中高兴,语气也轻松不少。
“是。”胤祯老老实实的回了一句,也就闭口不言。
康熙诧异的瞅了他一眼,这家伙,不过半年没见,竟然沉的住气了?康熙也不叫起,自取了一本奏折翻看起来。
胤祯跪在地上,心里那个郁闷啊,不带这么玩的啊,这不纯粹的罚跪吗?可怜我一片孝心,还准备给你送银子的呢。不过,他很快就静下心来,他不仅自己主持审讯过很多次,也被别人审讯过很多次,心理素质绝对是没说的。
父子俩,一个坐着悠闲的看折子,一个波澜不惊的跪立着,两人都默不做声。
这情形让垂手肃立在一旁的李德全暗叫古怪,这父子两这是唱的哪一出?刚才不还好好的吗?康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十四爷也是奇怪,这分荣辱不惊的气度跟那几个上书房的大臣都有的一比了。
过了两刻钟之后,康熙瞟了一眼胤祯,这小子还是一副不急不燥云淡风轻的模样,这下康熙有些好奇了,这小子这大半年来怎么变化那么大?好象是变了个人似的,不但沉稳,而且眼界开阔,虑事深远。
合上手中的折子,康熙含笑吩咐道:“李德全,赐座,赏茶。”
“谢皇阿玛。”胤祯没事人一样的起身,大方的坐了下来。
康熙似笑非笑的道:“怎么着,想继续跟朕打擂台?朕没时间,赶紧的给朕说。”
胤祯嘴角一抿,微笑道:“那儿臣就斗胆直言了。西洋人在我大清不论是传教士还是商人都尚能尊纪守法,称的上是友善,不过在其他地方,他们就是强盗,烧杀掠夺无恶不作,远的且不说,就说距离我们近的莫卧儿帝国、马六甲以及我大清的藩属国暹罗、缅甸、南掌、苏禄等都遭到西洋人不同程度的入侵,台湾府以前不同样被他们侵占过?
由此可知,西洋人都是侵略成性,我大清富庶繁华,他们岂无觊觎之心?之所以现在不敢对我大清宣诸武力,无非是因我大清国富民强,国力强盛,我大清疆域辽阔,沿海地带也就是西洋人称的海岸线也长,不仅是当之无愧的陆地大国,也是当之无愧的海洋大国,然则,在陆上,我八旗子弟兵可称霸,海洋上,儿臣实不忍言。”
海洋大国,海洋也算疆域?康熙微微一怔,想到水师的状况,不由暗叹了口气。
“纵观西洋人的入侵,尽皆由海而来,依仗者,船坚炮利,儿臣着实担忧前明倭寇袭扰沿海一带的惨剧在我大清重演,两江之地,可是国之根本。”
康熙自幼便饱读史书,倭寇荼毒江南的事他可是知之甚详,想到西洋战船在海上来去自如,却无钳制之法,不由眉头深锁。
见康熙面沉如水,眉头紧皱,胤祯心里暗乐,你有危机感就对了,“儿臣更为忧虑的是,西洋诸国身处蛮夷之地,其文明与我华夏根本不能相提并论,但近百年来,他们奋起直追,在很多方面已经开始超越,尤为可怖的是在火器和造船、航海方面。以前侵占我台湾府的荷兰,在西洋号称‘海上的马车夫’战船数量庞大,在海洋上无人可敌,但是他们早在几十年前就被英国打败了,据说英国的战斗船,有上下三层甲板,火炮九十门,士兵七百多,所使用的火铳射程可达百步(一步1.5米多)开外。”
一艘战船就有九十门火炮?射程可达百步的火铳?康熙一生仅是御驾亲征就有三次,对兵事极为熟捻,这两个数据着实让他感到震惊。
“皇阿玛一生征战无数,地图在军事上的作用儿臣就不再复述,儿臣之所以办希望义学,请西洋传教士执教,就是希望能培养出我大清自己的西学人才,有些事,不能永远假手于人。”
见胤祯慷慨激昂的结束了奏对,康熙不由哑然失笑,指点着胤祯道:“好你个十四,你这是隐谏啊,不过,朕还没昏聩,测量绘制地图的传教士都有兵士保护,朕早有旨意,不允许片言只字外泄。”
“皇阿玛高瞻远瞩,洞烛万里,儿臣惭愧。”
“你也不用往朕脸上贴金了,这些年来,东南沿海一带海清河晏,朕也怠倦了,浑然不觉竟有偌大的隐患,忘战必危啊,这个醒提的好。”说到这里,康熙话头一转,“恂贝子胤祯,用心国事,着赏双俸。”
“谢皇阿玛隆恩。”胤祯暗笑康熙死要面子,既想要西学人才,又怕被人诟病,赏个双俸,也算是每年拨给希望义学的经费。
见胤祯谢恩完毕,康熙正欲叫他跪安,却见他从袖中又取出一本折子,心里微觉奇怪,这小子又有什么新玩意?
-------------------------
有喜欢的朋友在书评区交流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