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对于志宁擅自回京的事情不置可否,他相信这位当年的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一定会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解释。
而事实证明,于志宁的确给了他一个合理的解释,回到长安的当天连家都没回便直接进了皇宫,火急火燎的要求面见皇帝。
一代伟人李二陛下自然不会对老于视而不见,于是便命人将他召进御书房,结果这一次的召见让他足足后悔了好多天。
于志宁在见到李世民之后,先是道了一番别情,而后郑而重之的说道:“陛下,臣斗胆,想请陛下重修大唐境内所有官道。”
“这是为何啊?”李世民命人给于志宁端上一杯好茶,然后平静的问道。
不过这于老头儿在朔州的时候已经喝惯了那种李慕云搞出来的直接冲泡的清淡茶水,看着那漂着一层厚厚油脂的茶完全没有一点兴趣,只是道了声谢便放到了一边,重新开口说道:“陛下,臣这次从朔州回来,亲自体验了一次水泥铺装路面,在没有任何阻碍的情况下,竟然可以达到一日一百五十余里,可是当臣离开朔州之后,在官道之上竟然每日至多只能五十里。”
“三倍的速度差啊陛下!若是我大唐所有的官道都可以像朔州的官道一样,不管是于国还是于民,都是一件大大的好事啊!”
于志宁说的是痛心疾首,李二听的是头大如斗,只觉得自己这个部下一定是脑子撞猪上了,否则的话怎么说会说话如此不经大脑。
还大唐所有官道都修的像朔州一样,也不想想是否有这样的可能性。
李慕云那小子就是个泼皮,而且他的背后又有自己给他撑腰,所以他才敢放开手脚的折腾。可反过来谁给他李二撑腰?找自家的老头子?你可拉倒吧!
想到这里,李世民叹了口气:“仲谧,此事还是要慎重考虑啊,我大唐今年全年的税赋加在一起也不足两百万贯,如果在全国修路,只怕就是把这些钱全都填进去也是不够。”
“陛下,臣觉得逍遥候李慕云的办法很不错,朝庭完全可以采用他的法子,向天下商贾筹措资金,相信有国家的信用在,完全可以筹上数百万贯。”于志宁像是被洗脑了一样,一门心思的鼓捣李世民修路,也不管事情到底是不是那么简单。
李世民听着于志宁的建议,太阳穴气的是突突直跳,苦于身份问题,一句‘你大爷的’憋在喉咙里面实在是不吐不快。
还特么看人家李慕云怎么怎么样,向李慕云学习,也不考虑一下现实情况是什么样的。
别人,别人还有活一百多岁的呢,有多少人想去学,可是能学会么?而且就算是学会了就一定能保证自己也活一百多岁么?扯淡!
修路好,谁都知道修路好,李世民也知道!可是路真的那么好修?一车水泥从朔州运出来要多少钱?人吃马喂的要花费多少?
还有,朔州那破地方一年根本出不了多少粮食,他们就算是全府的百姓都出来修路,对于秋收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可是其他地方行么?如果百姓都出来修路,谁来种地?一年不种地大家伙儿吃什么?吃土还是喝风?
这些事情都是李世民需要考虑的,于志宁可以放飞自己,但是李二不可以!他必须着眼于全局,看到事物好的一面,但也要看到坏的一面,两相权衡之下才能做出决定。
所以面对激动到老脸通红的于志宁,李世民犹豫了良久才缓缓开口说道:“仲谧啊,你说的这个事情朕会好好考虑,一会儿你回去好好写上一份折子,明日早朝的时候呈上来,到时候大家议一议,你看如何?”
李世民不冷不热的态度让于志宁稍微的冷静了一下,还想再说什么的时候,却发现皇帝陛下已经端起了茶盏,放在手里却不喝,如此举动让老于只能无奈的起身应道:“诺!臣遵旨!臣告退!”
“嗯,你去吧,回去好好想想这件事。”李世民微微点头,对于志宁的识趣很是满意。
不过于志宁却并没有直接转身离开,虽然他已经请辞,但却总是好像有什么话没有说完,杵在那里犹豫不决,数次欲言又止的举动让李世民再次皱起眉头:“怎么,于卿还有事?”
刚刚还在称呼于志宁的字,一转眼就变成了于卿,显然李世民已经有些不耐烦,于志宁把心一横再次躬身道:“陛下,臣想问,您知道太上皇的事情么?”
“唉……”说起太上皇,李世民换了一种态度,叹了口气说道:“父皇在宫里日久,心情烦闷要出去散心,朕又能如何,只能按照他老人家的意思办。不过考虑到父皇的安全问题,朕还不能泄露消息,否则若是被有心人察知,后果不堪设想。”
于志宁也不知道应不应该相信李世民,不过这个解释的确也很合理,所以他一定知道李渊在朔州的消息,这应该也是李慕云能够得到‘天子剑’的原因吧。
但是太上皇久在宫外的确也不是个事儿,于志宁也不知道如果李渊出了什么事情的话,大唐应该如何面对这种尴尬,略一纠结之后再次开口:“陛下仁孝,臣佩服。然太上皇外在宫外实在有些不合理法,陛下还是早日将太上皇迎回宫中才是!”
说到迎接李渊回宫,李世民又是一阵牙疼,他当然知道老头子在外面不好,可是那老头儿倔的跟那啥似的,他有什么办法?总不能把他老人家给绑回来了吧。杀兄弑弟得了皇位本就一直在被天下人诟病,若是再把老头子给绑了,这特么名声可真就臭大街了!
想到这里,李世民突然觉得,这老于似乎有点碍眼,必须得找个地方把他给打发了,又或者找点事情给他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