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当他看到一脸郁闷的老房时,不知怎么就忍不住了,‘噗’的一声笑出了声来。
不过好在掩饰的好,笑声刚刚发出便咳了一声:“两位爱卿,今日怎么有空到朕这里来啊?”
“陛下……”房玄龄首先开口,看了一眼并没有打算与他争辩的李慕云,告状之言到了嘴边又被咽了回去,变成了:“逍遥候此次进京欲要缉拿刑部尚书之子韩强,老臣觉得事关重大,故此便带他前来面圣。”
“哦?逍遥候,可有此事?”李世民看向李慕云。
“回陛下,确有此事,现有山阴县孙亮之妻韩文英供述刑部尚书之子韩强,倒卖官粮,密谋刺杀朝庭官员的供状,所以臣不得不上京提人。”李慕云虽然有些奇怪为什么房玄龄不提与自己斗气之事,但李世民的问题却让他不得不答。
不过好在对于这件事他早就有了万全的准备,回答起来也不算什么难事。
“你一个小小的山阴县县令,竟然敢来长安刑部尚书府提人?你可知道,很有可能你连大门都进不去。”李世民略带些调侃的问道。
这是他第一次见到李慕云,对于这个传说中老头子的义子还充满了好奇。
尤其是看到丫一头凌乱的短发,走路直掉头皮屑的样子更是觉得好笑。
心说,难道就是这样一个人为自己献上了马蹄铁和火药?这算是有才华的人都是如此不修边幅?
“陛下,我一个小小县令都知道维护大唐律法之完整,想必那刑部尚书应该也知道其中的道理,况且古来便有大义灭亲之说,刑部尚书身为大唐司法体系的代表人物,难道不应该以身作则么?”李慕云一脸的茫然,似乎有些不大相信李世民连刑部尚书府大门都进不去的的说法。
房玄龄在一边看着不由撇撇嘴,心说这货变脸变的可真快,刚刚在自己家里还一脸的痞子相,现在就变的一脸呆萌,也不知道到底哪个才是这货的真面目。
不过好在李世民也不是那么好忽悠的,听了李慕云的解释之后,面色微微一沉说道:“据朕所知,事情好像不是那么简单吧?如果不是你绑了那韩强,又写信威胁韩瑷,他又如何会刺杀于你?”
“陛下,这不过是那韩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罢了,毕竟是年轻人,总会有犯错的时候,我们不能他们犯了一点错,就一棍把人打死,所以我才会出此下策,希望能够提醒韩尚书,可是没想到韩尚书误会了我的意思……”。
“狡辩!”房老头儿在一边横了李慕云一眼。
不过李慕云却一反常态,看都没看房老头儿一眼,就好像没有听到他说话一样。
李世民将两人的一举一动看在眼里,心中微微一动,想了想对两人说道:“李慕云,韩瑷到底也是老臣,不知能不能看在朕的面子上……”。
“陛下,所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既然大唐律法之上没有注明刑部尚书可以纵子行凶,欺行霸市,那么我便要将他绳子于法。”
哎呀我去,这话说的还真是硬气,颇有些强项令的味道,房玄龄不由对其侧目,心里开始琢磨自己的选择到底是对还是错。
想那韩瑷说到底也是老牌的贵族,与几大豪门还有勋贵之间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而这李慕云却像是突然间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一样,无根无底。
虽然看李世民的态度应该是很看好这小子,但老房却不想玩儿什么孤注一掷,为了一个来历不明的李慕云得罪一大批人,实为不智之举。
毕竟房家还要在朝堂上混下去,成了一个孤臣并不是什么好事。
想到这里,老房突然间似乎有了什么明悟,扫了一眼站在一边的李慕云,又看看坐在上首的李二,愈发肯定自己这个想法的正确性。
敢情这小子就是皇帝陛下弄出来所谓孤臣,换句话说也就是李世民手里的刀。
想到这里,老房突然不敢再想下去了,摇了摇头,把自己心中所有的猜测都收了回去。
……
而此时,李世民和李慕云已经换了话题。
听听李世民问道:“李慕云,山阴县地处边境,你治理此地,什么想法?”
“陛下,地处边境有地处边境是的经营方式,山阴县虽然地广人稀,常年缺雨,但却是一个牧马的好地方,臣以为此处若是经营得当,每年必可为大唐提供良马数千。”
“哦?良马数千?”李世民挑了挑眉毛。
“应当不止于此吧,实际上山阴县还有很多矿产,比如黑石,这东西使用得当可以用来炼钢,更不要说山里还有数不清的逃民,我打算……”
“等等,逃民?”听李慕云说到逃民,李世民的脸色变了变,沉声问道:“你说起逃民是什么意思?”
“陛下,逃民也是人,咱大唐现在缺的就是人,为什么不能把这些逃民从山里招出来,发给他们户籍,让他们重新为大唐的建设尽一份力呢?”
“可是他们……”
“陛下,蝼蚁尚且贪生,何况人乎?更何况把这些人召回来他们可以种地,可以交税,最重要的是他们会在这片土地上生儿育女。”
“而且陛下,说句不敬的话,您连那些突厥人、契丹人都能接受,都能划给他们一片土地让他们休养生息,那为什么不能给您治下的百姓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呢?”
不得不说,李慕云这话戳到了李世民的心里,让这位皇帝陛下陷入了沉思。
感情上来说他并不接想接受那些逃民,毕竟对于大唐来说,他们逃入深山的行为等同于叛国,这是不可原谅的。
可是若是再想想似乎李慕云说的也没什么错,如果能把那些逃民招回来,的确是可以让大唐的人口暴涨,同时那些荒芜的土地也会找到自己新的主人,重新向大唐贡献出大量的粮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