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东西锦玉阁里还能没有?不过就是因为四爷惦记着,想着不能留下陪她,所以给她点什么也好叫她心里高兴罢了。
叶枣收到葡萄,笑了笑。
这葡萄远不及后世的那么大颗,但是却很甜。
一颗颗,紫色的,一咬就是汁水四溅。很是香甜。
纵然,她以前从来不爱吃这个,可是四爷喜欢,也总是给她。她也就喜欢了。
叶枣吃了十来个葡萄,然后起身:“该睡了。”
阿圆生怕她不高兴,这会子见她安心的吃着皇上送的葡萄,才算是安心些。
忙上前伺候:“奴才伺候主子。”
叶枣嗯了一声,便与阿圆进了内室。
中秋一过,四爷上朝。
朝上,几个御史台的言官便开始上书,求皇上立太子。
“老臣启奏皇上。先帝爷孝期已过,我大清各地也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实在是万事顺遂。如此上天庇佑我大清,实乃我大清之福。”
四爷静静的听着,他知道,这个张大人只是铺垫,远远没说完呢。
“但是皇上也已经将近而立,却还没有立下太子人选。臣以为,国不可唔太子,还望皇上早立太子,以正国本。也昭告天地,以示我大清后继有人。也好叫苍天继续庇佑我大清。”
说着,张大人跪下:“臣跪求皇上三思,立太子吧。”
他一跪下,就有好几个言官跟着跪下了。也有几个文官一起跪着求四爷立太子。
“臣等附议,大清几代郡王皆是圣明之主。还请皇上早立太子,学习治国之道,为君之道。”
等众人都说的差不多了,四爷才问:“依你们看来,朕的哪位皇子适合做太子?”四爷问了一句。
他心里其实有数,作为一个好父亲,这句话是不该问的。
一旦皇子们在群臣中有了呼声,那就……
不利于孩子们的关系了。可是这一步,是迟早要到了的。
以后还有没有孩子他不知道,可是他总要选一个太子人选。
就算是不立太子也没事,但是总要培养一个孩子的。
眼下这几个,都是好的。
明知作为父亲,不该问。可他也是君王,就有想要知道臣子的心思了。
“臣觉得立嫡立长,既然皇上没有嫡子。便该立长子。二阿哥虽然是行二,但是却是实际意义的长子。臣以为,当立二皇子为太子。”张大人认真道。
毕竟是他第一个提起的立太子,当然是有了选择的。不然怎么说?
“臣也觉得该里二阿哥为太子。二阿哥十岁了,又是个聪慧机敏的皇子。且他的额娘出身尊贵,如今是皇后之下唯二的贵嫔娘娘。原本又是出身与潜邸的侧福晋。臣觉得二皇子做太子,当之无愧。”
“臣也附议,二皇子当为太子。”
“臣觉得,四阿哥冰雪聪明,额娘又是满人,当立为太子。”这是一位满大臣。
“臣也赞同四阿哥做太子,四阿哥一来是出身尊贵,二来也是个聪慧机敏的皇子。小小年纪,就已经有了乃父风范,臣心折服。”
“臣倒是觉得,五阿哥也是个极其聪慧的皇子。也当得太子。”
“对,臣也觉得五皇子好。”
“哎,这就不多了,二皇子和四皇子都是五皇子的哥哥,且各有出众之处。如何能立五皇子?五皇子究竟是最小的。”
“对啊,二皇子十岁了,是最能看出好坏的。”
“四皇子的额娘可是满人!”
……
下面群臣争论不休。
二阿哥居长,四阿哥额娘是满人,这两点都算是比较要紧的。所以,臣子们都比较推崇这两个皇子做太子。
相对五阿哥就弱了一点,虽然也有几位臣子推崇,却也不得不说他们呼声比不过别人。
至于三阿哥,就没有人提起他。想来,是所有臣子都不看好的一个人吧?
“你们不如好好商议一番。”四爷笑了笑:“也都商议好了,再来与朕说。”
众人一愣,心说皇上心里竟是没有人选?
可这么想过,就都在心里摇头了。怎么可能是没人选。
不过是不说。
做帝王的,心思如何能猜得到?
该坚持的还是要坚持的,也没有今儿提出来立太子,明儿就立太子的。
总是要过程的。
先帝爷那会子立太子,那可是襁褓里就立了的。
所以,如今皇上的二阿哥已经十岁了,实在是可以了。
至于嫡子,也不必盼着了,皇后年纪也不小了,一时半会也等不到了。
到底四爷也没有表态,散朝之后,四爷去了皇子们读书的地方。
二阿哥摇头晃脑,跟着老师读书。三阿哥与他学的不一样,正在另一个屋里学别的。
四爷没进去,也没叫人通报。
不过,老师看见了四爷,到底还是有些怕的。想请安,却见四爷摆手。
便点了头,继续给二阿哥授课。
二阿哥见老师异常,就已经知道是有人来了。
除了皇阿玛,也没有谁会叫老师这么怕了。
他并没有抬头,还是认真的读书。甚至读的更顺畅了一些。
四爷看了会,点了点头,就又去看三阿哥那边了。
三阿哥也在读书,读的还很浅。他捧着书,读的磕磕绊绊的。
这回,四爷站的角度刁钻,所以里头的人也都没看见四爷。
也叫四爷更是完整的看了三阿哥读书的样子。
这孩子,也七岁了,这些简单的都不会么?
四爷皱眉,看了一会之后,转身走了。
苏培盛知道,这是四爷对三阿哥不满了,心里也是叹气。
一样水还样百样人呢。这三阿哥不好也不稀奇。
先帝爷那么多儿子,哪有个个都好的不是?
“传话给李光地,给朕找几个好的启蒙老师。年后,叫四阿哥和五阿哥也读书吧。”四爷一边走一边吩咐。
两个孩子还小,不必太辛苦了,一天只需要读半天书,暂时只管认字和读书,也不描红。
等下半年开始描红就是了。
这样慢慢的教着吧。
苏培盛哎了一声,就去传话了。
四爷又在书斋外头站了一会,这才回了乾清宫。
他倒是不意外臣子们要求立太子,事实上,他也知道臣子们快要上书了。